记者:黄岚、王楠
今年两会期间,一个名为“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节目每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今日关注》节目中播出,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央视国际还联动中国新闻社、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各大强势外宣媒体在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网站上同步推出该活动,吸引了大批网友踊跃参与。为何以全媒体联动的方式推出这样的互动节目,该栏目制片人杨继红谈了他们的初衷和思路。
央视海外节目中心新闻部总制片人杨继红接受采访时说:“当时的一个最主要的思路,就是以前我们做两会报道的时候,总是把它叫做比如说两会焦点,或者是谁谁谁看两会,或谁谁谁跑两会,总是命名了一个主持人,而没有去命名我们的观众。当时主要是为了互动,就是能够让更多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然后我们接通了互联网的、报纸的、广播电台的……包括我们电视台自己的,就是全媒体多种手段全部联动起来。那这些人怎么能够表达他的声音和他的意见呢?就主要通过互联网有一个征集。”
面对网友们大量的留言,杨继红坦言,不可能每一条都得到总理的亲自回复,但他们会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分类汇总,尽可能让每一条留言都得到反馈:“我们有3条渠道来保障我们的观众、听众、读者、网友提的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第一个渠道就是我们记者都会看这个(留言),会带着这些背景去采访,包括采访我们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第二个就是在记者发布会上的提问,这个是可能最直接的、最直观的一个渠道;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我们的演播室会请进来很多管理者——政府的管理者,省政府、市政府的管理者,和部委的、部门的管理者,然后这些人进到演播室之后,他们就会得到我们提供给他们的一个统计数据,他们会把这个看成他们的一种执政理念,所以我自己倒觉得,这个渠道实际上是更务实、更有效的一种渠道。”
从2月14日活动开始,截止到3月16日温总理答记者问之前,“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的总访问量已经突破1000万,达到了1200万,留言量突破了20万,一些网友甚至将该活动转载到个人博客上,以此来吸引其他网友点击。
杨继红说:“‘我有问题问总理’这个命名项,我自己认为,在今天能够有那么大的号召力,最主要的是它的思路是P to P(person to person)的,就是:我就是这个具体参与互动的人,那一头就是具体的总理。所以在互动的这些内容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把总理当成了一个倾诉对象的那些人,很具体地讲着自己闯荡北京的一些故事,或者走出农村的一些愿望,像写家书一样地在留言,很多还是这样的,还不是那些建言献策的。”
面对海外受众,如何转换传统的报道方式,将一年一度的两会做出新意,是外宣媒体需要突破的地方。“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的广受关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将网络这一新生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结合,所带来的强大传播力.
“网络对民意参与政治的这种推动力量是非常大的,”杨继红说,“我觉得我们无论是通过网络互动也好,电视采访具体的平民老百姓也好,我们真诚地面对了这一个一个的‘民’而不是‘众’一个一个的人,实际上是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思路的,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互动,能够使得这个活动本身参与的人特别多。有一些媒体把‘我有问题问总理’定位评价成一个叫‘不在场的民意’,就是尽管我不能到达议政的现场,但是我参政议政的声音表达出去了。应该说是我们现在的传播理念正在越来越尊重人民声音,而不是仅仅尊重人民代表或者人民公仆的声音。”
2007中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