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6日 1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凌晨五点半,冬日的空气中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气,70岁的刘寿生一路骑行20多分钟,来到近400年历史的清和元饭店,“单碗头脑+一两烧麦”便是刘寿生的早餐标配。
【同期】顾客 刘寿生
我从(19)78年开始喝(“头脑”),(每碗)五毛三,二分钱存车子,每天喝,一直喝到现在,一天40(元)。(不喝)不舒服,喝上就舒服,早上就专门喝这碗。
【解说】 六点半,“老太原”们拿着号码牌,等候第一锅热气腾腾的“头脑”出炉。一碟腌韭菜做引子,把着碗边吸溜一口,辅以二两黄酒,一股暖流从口腔灌入全身。再拿勺子舀一块煮得软烂的羊肉,夹一颗油滋滋的羊肉烧麦,蘸少许山西老陈醋,肉香四溢,回味良久。
【同期】太原清和元“头脑”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王和茂
(19)82年我就来到咱们清和元(做)“头脑”学徒,当时我学校毕业,经朋友介绍,我就到了清和元。我觉得“头脑”这个传统技艺,应该传承下去。反正我是什么活我都干,苦活、累活、脏活我都抢着干,师傅看见我工作比较踏实一些,他就想把传承的这门手艺传给我。
【解说】 “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传统小吃。据记载,“清初六大师”之一傅山隐居故里山西太原后,母亲一度体弱多病。为治母病,傅山选用八种食材,研制出“八珍汤”供母食用。其母多年食用此药膳,不但治好了病,且日益身强体壮。后来,傅山将“八珍汤”传授给一家回民饭馆,并易名“头脑”,“清和元”的名字也是从那时而来。
【同期】太原清和元“头脑”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王和茂
因为咱们“头脑”的核心是黄酒,咱们在选料当中要精选,选料精,而且配料全,每道工序都不简化,秉承传统这样制作下来。“头脑”就是一种文化,因为“头脑”是药膳,又是养生滋补的食品,好多老主顾都是六点左右就都来了。
【解说】每天五点,61岁的王和茂就和徒弟们开始准备“头脑”食材。起锅、待水烧开后依次加入羊肉汤、黄酒、酒糟、煨面,不断搅动锅底直至黏稠、细密。徒弟们把莲藕、山药切好焯水,再将前一天用良姜、黄芪炖煮4小时的羊肉切块,一碗“头脑”的食材就配齐了。在王和茂的记忆里,清和元最鼎盛时期,一早上能卖出1000碗“头脑”。
【同期】太原清和元“头脑”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王和茂
去年咱们成立了个大师工作室,准备搞一些培训。因为传承不能在咱们手上断了。还准备搞一些冷链食品,就像咱们外头超市卖的,咱们把这些配料都准备好了以后,他回去一加热,一熬就可以了,也非常方便。
张立程 山西太原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