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变迁蕴含社会舆情 拇指哲学承载世情百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段子变迁蕴含社会舆情 拇指哲学承载世情百态

2010年06月28日 13:58 来源:人民论坛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手机与段子的联姻无疑成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的一道风景。黄、灰、红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段子,调侃生活,直面现实,消解权威,颠覆传统,以其可笑有趣、荒诞戏谑的方式,娱乐你我,搅动中国,成为大众精神消费的狂欢。

  手机段子,一方面释放了压抑情绪、促进了交往、娱乐了大众,有利于舒缓民怨,营造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也是社会舆情的放大镜,放大了社会转型当中不良现象和社会心态,甚至是病灶所在,值得认真关注与研究。

  段子流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反映着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迁。为全面深入展现段子文化的不同方面,人民论坛杂志通过问卷调查、记者暗访、专家分析等不同形式,对段子交往的当前状况、段子文化蕴含的政治心理和段子传播的幕后链条等进行了深度剖析。

  需要强调的是,面对大众的“段子”狂欢,我们在承认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引导,科学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娱乐与导向的双赢。

  段子变迁蕴含社会舆情

  近年段子盛行,“段子文化”蔚然成风。最初出现的段子,以黄段子(又称荤段子)为主。亲友聚会、公差会议、手机短信、QQ电邮,无不成为黄段子的表现场所。同事、老乡、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甚至恋人之间,都是黄段子活跃的场所。官场、商场、情场,都是黄段子发挥功能的地方。对于黄段子,有的人是偶尔利用,借以调节气氛,或者表达某种意趣;有的人则是居心不良,利用黄段子骚扰他人,满足某种阴暗心理;有的人甚至专门搜集整理黄段子,津津乐道,大肆宣讲,利用手机网络四处发送,既达到自我宣泄的目的,又实现标榜其能的意愿。

  灰段子的数量和影响,以及受众的广泛,就社会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层面而论,并不亚于黄段子。灰段子可以是灰色幽默,但更多的是草根阶层因为对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状不满而又无助无力发出的无奈反抗。以社会的阴暗面或者不健康的种种现象为题材,编写段子,嘲讽抨击,针砭时弊,表达不满,是灰段子的主要方面。可以说,灰段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多面性,其蕴含的社会问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以及民众生活状态的真实性和要求公平正义的强烈性,是各种类型段子中任何其他类型都不可替代的。

  红段子属于段子中的后起之秀。具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就是“红段子”。如果说,早先的黄段子和灰段子的出现具有自发性的特点,是民众下意识的结果,那么,红段子的出现,则具有明显的自觉性特点,是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以及某些民众的文化自觉。红段子从出现之初,就带有明显的针对性——抵制并消解黄段子、灰段子的影响,倡导先进的社会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红段子出现之初,有人将其误解为“红色的革命段子”,以为是网络文化层面的红色政治运动。

  实践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在红色段子兴起较早并且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的广东,红色段子的创作和传播得到官方、移动运营商和社会各界的认同。红段子的创作和传播,由于受到中央政府和有关部委以及几大运营商的重视,有系统的规划,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充分利用了主流媒体,所以迅猛发展,受众广泛,影响深刻。

  段子文化的出现,是文化产品不够多样、不够丰富的结果

  在段子文化方兴未艾的今天,分析段子文化所蕴含的社会舆情和价值取向,便成为当今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段子文化的出现,是价值多元的表现。当今世界,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当代中国,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生产力并行,多种价值观共存的时代。承认差异,包容多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切实存在的文化现象。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段子的出现,是繁茂芜杂的社会现象在文化方面的反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有不同的文化品位,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文化的先进性和普及性,在不同的人们那里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和表现形式,因此,段子文化的出现,是我们这个社会价值多元的具体表现。

  段子文化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宽松、人们心态宽厚、价值取向宽容的结果。黄段子、灰段子、红段子以及其他类型的段子的出现,当然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其间必然有先进和落后、高尚和低级的区别,但人们并不会简单地把自己不赞同的段子类型扣以政治帽子,政府主管部门也不会简单地动用权力和行政手段剿杀之。不同类型的段子的出现并长期存在,本身就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环境能够包容多样。正是由于环境宽松、心态宽厚、取向宽容,才出现了在内容上几乎包罗万象的段子文化。当然,这并不等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不等于黄段子是合理的,或者灰段子是无误的。构建健康文化,用红段子引领段子文化的潮流,始终还是我们应当坚持的精神方向。

  段子文化的出现,是人们文化创造积极性的表现。在开放健康的社会中,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公民都有文化创造的权利和激情。段子篇幅虽小,但承载着人们的期望,表达着人们的理想,特别是体现着段子编写者的创造才能和文采。无论学历高低、职业优劣、收入高低,只要愿意,都可加入到段子的编写之中,从而成为也许并不自知的文化创造者。显露才华,展现思想,往往成为段子编写的动力。即使是转发别人的段子,其间实际上也展现着转发者对内容的认同,成为段子文化的传播者,从而在客观上参与到了文化创造之中。

  段子文化的出现,是文化产品不够多样、不够丰富的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质产品迅速丰富的程度远超精神产品的丰富程度。简言之,相对广大民众对于精神生活文化产品的需求而言,我们的文化产品不够多样不够丰富,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文化消费、文化休闲、文化享受的要求不能在既有的框架中和现成的产品中得到实现,就会寻求另外的途径,段子文化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硬要段子文化承载它本身不必也不能承载的功能,不是理性的文化建设态度

  段子文化的出现,体现了当今的社会心理,反映着当今的社会思潮,承载着复杂的价值取向。黄段子反映的是不健康甚至颓废的心理,寻求畸形的心理满足,表达着低下的品味和异常的价值取向。灰段子反映的是种种不满、抑郁乃至愤懑,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求,以及对于自身力量弱小的无奈,体现了草根阶层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困顿,对健康的社会现象的呼唤。灰段子反映的社会心理十分复杂,既有不健康的消极的方面,也有从反面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一面。灰段子创制者和传播者们的价值取向,总体上讲有相当的合理之处,只是需要用红段子创制者和传播者的价值取向加以引导。红段子自然是反映健康的社会心理,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着当今的时代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如何避免将红段子的创制和传播搞成文化运动,如何避免将红段子的弘扬变形为“舆论一律”,走样成形式主义。

  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段子文化属于亚文化,属于大众文化。段子文化的载体,一是人们的口头创造和传播;二是纸张印刷包括图书报刊的传播;三是网络(包括QQ和电子邮件,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有关于段子的栏目);四是手机。现今大量的是网络和手机,而以手机为最。明白段子文化的属性和创制传播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段子文化、提升段子文化。大众性 、通俗性、生活性、消遣性,应当是段子文化的本质特征。超越段子文化的特质和功能,硬要段子文化承载它本身不必也不能承载的功能,不是理性的文化建设态度。

  我们正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正在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正在贯彻并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普遍社会心理,体现着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在段子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段子文化的建设,使作为亚文化的段子文化自觉从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文化。我们应当抵制黄段子,扬弃(转化)灰段子,光大红段子,为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而努力。 (作者为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子集萃之一:足 球

  【领导视察】

  某领导刚上任,到一足球学校视察工作,临走之时对当地陪同领导说:“你们的条件的确有点艰苦,十几个人抢一个球,很容易让娃们受伤啊。”

  【某足球队表现】

  进攻基本靠走; 传球基本靠瞅; 停球基本靠手; 过人基本靠吼;防守基本靠搂;射门基本没有。

  【意外收获】

  这是一场足球赛的最后几秒钟。角球发出之后,红队的队长从人群中一跃而出,用身体将足球撞进了对方的大门。一比零,红队胜。观众们一齐欢呼起来,红队的队员们围拢过来,抱住了他们的队长,连声夸赞道:“太好了!你真棒!”红队队长用力把同伴们推开,瞪起眼珠子叫道:“你们太缺德了,谁把我推出去的?”

  段子集萃之二:人生短语

  【路】

  世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平凡也能拥有非凡的价值,细小也具有伟大的包容。伤心是成长蜕壳时的痛,是向成熟交的税,就算上帝关了所有的门,还是会给你留下一扇窗。

  【动】

  生命在于运动,干劲在于调动,爱情在于心动,友谊在于走动,创新在于变动,理解在于互动,资金在于流动,成就在于行动。

  【进步】

  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在不利和艰难的环境中百折不挠,继续进步。

  段子集萃之三:戏说官场

  最难找的地方──有关部门;最难捉摸的官话──研究研究;最冠冕堂皇的语言──工作需要;最怕听到的话──群众反映。

  【官场不良现象】

  苦干实干,没有谁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

  【称呼有别】

  领导用过的叫文物,百姓用过的叫废物;领导强词夺理叫坚持真理,百姓据理力争叫无理取闹;领导握百姓手叫关怀,百姓握领导的手叫巴结。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