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地出现“笼屋” 二房东主攻都市蚁族(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广州多地出现“笼屋” 二房东主攻都市蚁族(图)
2010年06月10日 08:0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六运小区一“笼屋”里,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放了三套双层木架床。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套房住几十人 最平10元/天

  求职公寓、青年公寓、学生公寓……打着不同的招牌,实质上它们都是“笼屋”:二房东租下一套住宅,简单间隔,摆下高低床,主攻都市“蚁族”。

  日前,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近一两年来天河南、石牌、岗顶、棠下、车陂等中心区域悄然出现近百间“笼屋”,最便宜只要10元/晚,最贵也不过30元/晚。严格来说,目前绝大多数笼屋仍属非法经营,处于地下生存的状态。

  广州 “房中房”发源地的天河南极有可能也是广式笼屋的起点,而且是目前笼屋最密集的区域,记者调查发现六运小区、育蕾小区、天荣小区、瑞达大厦等热门小区聚集了近30余间笼屋,由八九个不同二房东以不同的品牌经营。棠下、车陂等地笼屋则主要集中于距离BRT车站较近的小区,交通较为便利。

  笼屋都配宽带,提供床被,公用卫生间有洗衣机

  在黄埔大道西瑞达大厦里的“友×公寓”是这一带规模较大的笼屋,这间公寓原先是个两层复式套间,一楼有四房一厅,有单间、两人间、四人间、六人间各一间;二楼则有四房两卫一厨,公寓里的多数房间用石膏板隔开,总共设有近三十个床位。

  而六运小区内笼屋的密度更大,品×学生公寓与杰×求职公寓仅隔一栋楼,同处六运一街。前者是将7楼的两套住宅打通,共设有20多个床位,后者是半个月前新开的,仅一套不到100平方的住宅改造而来,则设有18个床位。其中客厅设有6个床位,只留在入口处摆下一张木沙发及电视。

  记者见过规模最大的笼屋出现在车陂BRT车站旁一小区内,这是将顶楼一个复式改建而来,共设有30多个床位,有3个卫生间,还有公共空间的客厅、洗衣房等,洗衣房内还安装有公用洗衣机,客厅则只摆下1个电视和几张沙发,看上去有点挤。这些公寓基本上都配备上网宽带;卫生间里还有洗衣机、电热水器,供租客们免费使用;被套、被子等床上用品都由公寓提供。

  这些笼屋普遍是男女混住,只是女生床位集中于一两个房间,客厅、卫生间则是公用。由于每套公寓都会有人驻点管理,对于入住者都要求查看身份证甚至大学毕业证,以保障安全。  

  入住要查身份证,设私人储物柜,二房东期望“招安”转正做大  

  不过虽然目前多数笼屋由于价格低廉,入住率高很受城市蚁族欢迎,但是由于多数笼屋的场地面积不合乎旅社、宾馆的营业注册标准外,而且不可否认在消防和治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严格来说正是政令严禁的“群租房”,所以绝大多数笼屋都处于地下状态。只能在网络进行宣传或者熟客介绍招徕生意,不仅生意不易开展,难以规模化经营,而且稍有不慎就极易引来投诉而关门大吉。

  采访中多位笼屋的二房东向记者表达了这种担忧。林敏也直言,此前就有一个这种公寓可能是管理不善住户有点吵,刚好隔壁住的是一对年老大学教授,“老教授坚持投诉,有关部门上门找到房东,要求房东提前结束租约”,最终这个公寓关门大吉。目前最大二房东的杜先生就曾有三家分店就因被邻居投诉人多嘈杂而关门。所以,选房也成了笼屋老板们的重要学问。

  除了担忧,笼屋二房东们也加强自己的内部管理,尽量避免在笼屋出现一些治安或者刑事案件。例如群租房最易出现的治安案件就是盗窃,二房东们都在此下足工夫,首先是学习旅业严格检查入住者的身份证明,一般会查验租客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毕业生要查验毕业证,防止“三教九流”的人员混入;其次,二房东多数都是自己亲自驻点“看场”管理,采取一些有技巧的防范措施,例如林敏对一个月以上的长租客会配钥匙,但租客只有铁门钥匙,到了晚上她自己会最后把木门反锁上,这样即使是长租客钥匙外泄也不能入户;第三,部分规模笼屋设有私人储物柜,一人一个带锁的格子柜,租客可以将笔记本电脑、毕业证、学位证等贵重物品存放在柜子里。

  规模最大笼屋已有10家分店

  在六运小区4楼的杰×公寓半个月前刚开张营业,老板是位重庆女子林敏。此前从事广告文案工作的她也是位蚁族,就曾住过一段时间笼屋。

  她认为这是一个市场机会,比起租住城中村或小区房,笼屋无需签订至少三个月的合同,比较灵活,“也不要一次性交两按一租”;刚毕业大学生工作地点还不确定,长期租住也很不方便,而且现在老板炒员工和员工炒老板的随意性也大,“笼屋确实能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随后她辞职开办了这间公寓。她说共投入才一万多元,主要是交给房东的两按一租,再加上购买了一批上下床和生活用品。这半个月来,与不同的租客接触。

  同样在天河南一带发展笼屋的杜先生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笼屋二房东,他目前共有10家“分店”,每间公寓能住15~30人。他去年初南下找工,下火车后发现火车站附近的宾馆日租都在百元以上,为了省钱他坐地铁3号线去番禺才找到一个日租50元的房子,但是每天外出找工的交通费却要12元,而且每天往返时间还要近两个小时。几番网络搜索后,他找到一间求职公寓,月租480元包含水电费。实地考察后,他发现公寓里住的多是大学生,还有热水淋浴、干净被子、宽带网络,便住了一个月。后来,他找到一份工作,就在六运小区租了个三房一厅,顺便开起了求职公寓。因为需求多,很快就拓展到十间分店。

  笼屋3类住客

  一、广漂一族

  主要指工作、生活基本上都不确定的一个群体,包括初到广州找工作或仍处试用期的大学生、临时短期来广州备考或考试的外地学生、在广州寻找商机的生意人等。据多个公寓房东介绍,前两个群体是目前笼屋内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占一半以上。

  天河南地区之所以密集笼屋,除了交通便利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附近有南方人才市场为龙头的多个人才市场,“步行5分钟就能找工作”。早期天河南笼屋多主打“求职公寓”的招牌以吸引客户。

  二、天河中心区低收入上班族

  三、单身悭钱省时族

  笼屋蚁族的故事

  老蚁族:

  带百斤理论书找工

  老王:河北沧州人,40多岁,目前从事建筑业  

  老王有句口头禅“我什么苦都吃过”。老王自我介绍是学地质勘测出身,工作后觉得没前途,他便自学建筑。他指着摆在客厅电视机旁的两大袋书说,“我去哪里都带着这两袋建筑学的书”,“两袋书上百斤,但都用上了”。

  之所以选择住笼屋,老王说主要是刚到广州工作还没着落,“不知道最终会去哪里工作,不好租房”,而且笼屋便宜,一晚只要10元。不过目前工作已经初定的老王还是想继续住笼屋算了,“单位也不会安排宿舍”,这里交通便利,价格也不贵,“我就继续住这里”。  

  年轻蚁族:

  现摆地摊准备考公务员

  小郑:福建闽南人,25岁,目前摆地摊兼做淘宝  

  刚毕业才2年的小郑是学化工专业,此前在福建一个油漆厂做质监组长,但是油漆厂的化学品污染较严重,“看到同单位的一个40岁工程师头发都掉光了”。他随即辞职与同学一起来到广州闯天下。目前他在天河南一带摆地摊卖衣服,兼做淘宝。小郑说刚摆地摊也交了不少学费,而他的淘宝生意则更惨淡,基本上都没人点击,

  他本来在近郊城中村与同学合租,但是位置太偏,所以半个月前他选择租笼屋。小郑的桌面摆有两本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辅导书,准备届时回老家考公务员。

  记者体验

  笼屋有笑声有梦想

  笼屋里有4人间,也有2人间,有一个公用卫生间。记者只需交纳100元定金及20元房费就可入住。笼屋里租客年龄接近,大家一起电话订饭,房间里不时爆出笑声。

  6月8日,本报记者两人入住在六运一街四楼的一个名为杰×求职公寓,开业仅半个月。

  这个楼梯公寓约为80平方米,间隔成一厅四房,大厅在入口处摆有1台21寸电视和1张木沙发,靠近阳台位置设有3个双层床共6个床位,客厅没空调,每个床位10元/晚。还有两个房为4人间(20元/晚),两个房为2人间(30元/晚)。公寓还有一个公用的卫生间,里面有热水器,房东准备有公用的沐浴液及洗发水,但卫生间明显已很破败,甚至连马桶都已经没有了盖;而厨房则未开火,暂时是个杂物间。

  当天这个公寓已有5个租客,外加二房东林敏。下午6时许,本报记者入住,这时公寓仅有一个男生小郑和女生蒋小姐,小郑一直在玩电脑,蒋小姐也是二房东林敏的“闺蜜”,她临时充当二房东角色接待客户。在记者交纳了100元定金及20元房费后,她拿出凉席、毯子和一个小风扇安排入住4人间的一个下铺。由于我们三人年龄接近,在客厅闲聊很快就熟络起来,6时30分左右一起电话订饭。

  7时、8时、9时,另外三个租客每隔一小时回来一个:住客厅的老王、和我共住4人间的老余、独住4人间的另一位女租客。客厅开始热闹起来,河北人老王是年龄最大的租客,今年已有40多岁,他一回来就大声嚷嚷自己单位的事情,感叹打工生活的无奈。而做销售的老余也近40岁,他本来是要追看新“三国”的电视剧,但来自云南的他像多嘴的哲学家,不时“高度”地开导一下老王;小郑一眼看自己下载的电影,不时还走神开导一下三天前被辞退的老王。而另一位晚归女租客则与林敏、蒋小姐在女生宿舍内另组话题,不时爆出笑声来。

  不到10时,住在客厅的老王洗刷完毕,自己放下蚊帐很快入睡。据说他每晚都准时早睡,而且早上也是不到8时就早起出门,与其他“夜猫子”租客们动辄12时才睡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

  晚上9时前后有个小插曲,先后有一男一女两批客人前来看房,不过这两个客人都没有马上做决定是否入住,简单看完后随即离开。

  由于这个公寓目前入住的人并不多,再加上生活习惯不一致,其他部分笼屋出现的高峰期租户要轮流上厕所、洗澡的现象并没有出现。

  整个感觉,这个笼屋氛围更像大学的宿舍。文/记者刘显仁 图/记者 庄小龙 实习生陈卓达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