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称制止自杀二三十起 与工作压力无直接联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富士康称制止自杀二三十起 与工作压力无直接联系
2010年05月15日 09:0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司称自杀行为可能与工作压力无直接联系

  据新华视点 5月11日,24岁的河南籍女员工祝某在深圳龙华街道水斗新村一出租屋跳楼身亡,成为今年以来第八个跳楼的富士康员工。富士康员工为什么接二连三地选择轻生?这些不幸者为什么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富士康公司,对普通员工、企业管理者、工会组织进行了追踪采访。

  自杀员工年龄不超27岁

  富士康是一个庞大的代工企业,仅在深圳龙华、观澜两地就有40万员工。今年前五个月,富士康员工李某、田某等八位员工相继跳楼,除田某、饶某身受重伤之外,其余6名员工都是当场身亡。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当事人很年轻,年龄在17岁至22岁之间,只有1名是27岁,均来自农村。富士康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刘坤说,其中时间最长的只有1年半,最短20多天。自杀员工没有很多加班记录。企业表示,自杀行为与工作压力可能并无直接联系。

  这些员工选择轻生,有的是婚恋和情感上遇到挫折导致,也有的是家庭出现变故,更有一些人可能是精神异常。其中饶某因感情纠纷与男友吵架而负气跳楼;李某因患有特殊疾病,年龄较大没找到女友,精神压力大;而祝某则因情感纠葛、打胎而轻生。

  “除了发生的悲剧,最近富士康园区内已被发现制止的这一类事情还有二三十起。”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说。

  员工同住半年不知姓名

  记者发现,目前富士康85%以上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员工在物质待遇方面是比较好的,但员工之间的关系却比较淡漠。23岁的贵州籍农民工蒙景迪,曾与跳楼身亡的马向前住同一个寝室。

  蒙景迪表示,他们寝室住了10个人,来自10个不同部门,平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住在一起就跟陌生人一样”。他来寝室住了7个月,还不知道同寝室其他9个人的姓名。

  据自杀员工马向前的三姐马丽群介绍,马向前初到富士康公司,感觉不适应,多次想辞工。蒙景迪说,马向前出事前,曾在宿舍床上躺了三天,没有人过问,有舍友看见他大把吃药。司法鉴定结果,马向前尸体内检验出精神类药物残留物。

  设“总经理开放日”促交流

  富士康员工马某告诉记者:“每天十来个小时的工作很单调,而且工作纪律很严格,随便与同事说话就会被上司批评,严重的可能还会记过,我们心里有事情一般也不会去找上级主管谈,与工友也没时间交流。”

  平时紧张劳作的员工,在“八小时之外”并不容易找到放松和娱乐的场所。记者在富士康的龙华厂区内看到,银行、网吧、游泳池、书店、咖啡厅等日常生活设施不少,游泳池有5个,可是对42万名员工来说,这显然不能满足。

  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称,富士康正加强对生产线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并设立“总经理开放日”,让高层管理人员和底层员工见面聊天。另外,富士康正在根据“80后”和“90后”员工的喜好和需求,增加网吧和健身房等设施,举办更加丰富的文体活动,如网络游戏大赛、街舞大赛、主持人挑战大赛等。

  - 专家观点

  80、90后农民工难融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说,工人不是机器、零件,他们住在那里,没有文化娱乐,没有朋友交往,这对很多“80后”“90后”农民工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他们发出的生命的呼唤。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说,教育、医疗、图书馆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应当尽快延伸到企业厂区内和周边地区,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说,政府方面应从初中到大学,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年轻人从传统的教科书中是很难学到如何应对心理问题,主要是知识教育,而情商教育比较匮乏。”

  “不妨请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组成一个调研组到富士康来进行一个课题调研,深入研究员工‘跳楼’事件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原因”,乐正说,这可以帮助同类企业员工处理危机问题。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