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七成的“双独”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孩子无法建立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引发种种心理疾患;
不少“独二代”反复感冒发烧、口腔溃疡、体检营养不良…… 这些令人震惊的调查资料在4月底首届“独二代”成长教育研讨会上首次披露。
两代独生子女,带着各自区别于任何一个时期中国人的长处与弱点,在本纪初终于相遇。作为父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本来就背负着过多来自父辈、祖辈的期望,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这种对下一代的期望延续下来,并被进一步放大,形成了一种集体性的“养育焦虑”,而父母的这种焦虑终究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成为“独二代”特有的“身份标签”。
身份标签 隔代抚养“独一代”管不了“独二代”
33岁的王女士,目前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财务总监,年薪近百万,事业一帆风顺。唯一令她烦心的就是7岁的儿子。原来,王女士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学习尖子,曾双双赴美留学,儿子就是留学期间所生。王女士的父母不辞劳苦,为女儿女婿排忧解难,先后跟随小两口在美国、北京带孩子。王女士在孩子的问题上几乎没费过一点心,有时出差一周都见不到儿子一次。直到儿子今年上了小学,王女士才终于腾出精力在孩子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和心思。
没想到,这一接触却引发“家庭大地震”,王女士只要对儿子稍有批评,儿子立刻当即顶撞、大发雷霆,甚至满地打滚,气得王女士大打出手,最终俩人很快上升为“肢体冲突”,每每闹得不可收场。“孩子才7岁就这么浑,以后可怎么管呀?”王女士非常苦恼。
父母和子女的冲突或疏离在“独二代”家庭中并不少见,专家认为,其根源在于隔代抚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引用了一组数据,2007年由《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和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联合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子女”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抛给双方父母。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1%,由外公外婆照顾的占29.8%,由妈妈照顾仅占15.8%,还有的是全家人一起照顾。
“一是‘独一代’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还不懂得如何去照顾他人,又缺乏照顾弟弟妹妹的经验,因此,当孩子真正降临了,他们显得手足无措,就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丢给了父母。二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年轻的母亲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产假没休完就去上班,没有充裕的时间照顾孩子。”
孙宏艳认为,由于“隔辈亲”,老人对孩子的生理保育多于培养教育,致使孩子形成骄横、任性的不良性格,被娇惯了的孩子不但不听从父母的管教,甚至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如祖辈对自己好,对父母反而会感情冷漠,最后出现了“独一代”管不了“独二代”的尴尬局面。
教育专家孙云晓也通过大量调研发现,70%隔代抚养都不成功,例如爷爷奶奶给孩子做的早餐不合格,对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也不恰当,而如果孩子在6至12岁以前无法通过喂奶、目光交流等跟父母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将对日后心理成长埋下隐患。
身份标签 过度早教“独一代”为启蒙克扣睡眠
一所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两岁男孩,原本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爱笑,可最近脾气逐渐变得暴躁,白天无精打采,夜里又常常做噩梦。可检查显示孩子的身体并无异常。医生仔细询问后断定,妈妈对孩子实施的早教才是病因所在——每天竟让这么小的孩子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的智力开发游戏。
绝大部分“独二代”孩子正在经历这样的过度早教。
“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两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开始学小学课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这样描述很多“独二代”小孩的生活轨迹。
妇联对1054名孩子家长的调查显示,当问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30岁及以下家长首选“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的达到78.1%,高于“身体素质培养”(64.1%)和“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54.7%),且高出31岁及以上家长23.2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有88.6%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术等知识,有28.2%让孩子学习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参与上述三类学习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没有参与此类学习的孩子。
关颖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思想和行为活动等方面存在着关心过多、忧虑太多、指导过多等过度化倾向。强迫小孩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而过多地限制孩子活动自由,无形中成了一种“心理虐待”。所谓的“心理虐待”虽不是父母们故意所为,但是当过度早教成为现实,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
身份标签 孤独寂寞“独一代”为孩子网上找伴
最近,新新妈妈终于不再为儿子缺少玩伴而焦虑了。4月底,她在经常去的一个育儿论坛发了一个征玩伴的帖子,称自己的儿子五岁,家住团结湖附近,想找年龄差不多住得不太远的孩子做玩伴,没想到竟一时成了“热帖”,最后,10多位家长约定周日带孩子到团结湖公园搞个聚会,让孩子们结交一些新伙伴。“现在的小孩真是太孤独了,只能独自在家看‘喜羊羊’……”
去年一项针对6000余人的独生子女调查结果也显示,61.3%的人认为,第二代独生子女更加孤独寂寞,幸福与悲伤很难与人分享。大人们的“爱”通常只限于健康和生活层面,心理层面十分缺乏。他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需要独自一人面对周遭庞大的人和庞大的事物,默默承受。
记者在“新浪”、“天涯”的育儿论坛看到,给孩子征玩伴的帖子比比皆是,类似这样的“玩伴圈子”目前在家长中越来越流行了,他们有自己的“博友群”或者“QQ群”,通过论坛或网站为孩子寻找伙伴,组织游玩和聚会。
不少家长称,现在的孩子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自私、不会与人交往,有的甚至还轻度自闭。因此,帮孩子寻伴,更多的是帮孩子寻回缺失的情商教育。
这种做法被孙宏艳所肯定,她认为,家长可先从周边的同学、同事、朋友的圈里为孩子寻找年龄相当的伙伴,父母在孩子的社交活动中,可以恰当性地给予帮助,如及时介入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并耐心地加以教导,让孩子在冲突中慢慢学会交往技能,锻炼交往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会慢慢形成一个稳定的交际圈,父母可以再逐步扩大到更大的陌生的交往群体。
身份标签代谢紊乱“独一代”爱挑食影响孩子
当壮壮妈妈拿到幼儿园发的孩子的体检报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孩子发育状况一栏中赫然写着“中等偏下,营养不良”,她惊异地说:“全家这么精心照顾孩子,一个月光买营养品、到外面吃饭就花费上千元,他怎么可能营养不良?”老师建议壮壮妈带孩子到医院保健科复查,结果查竟查出孩子成长代谢紊乱,也就是通常说的“代谢病”,这种以前很多人没听说过的病如今越来越多出现在“独二代”家庭中。
年轻父母常为孩子出现食欲不振、缺乏活力、反复感冒发烧腹泻、口腔溃疡等病症发愁。“这些症状基本都是成长代谢类疾病。”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盛晓阳说,成长代谢紊乱的“罪魁祸首”是复合维生素B的缺乏。
而孙宏艳分析,这与独一代父母本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她说,最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小时候比较任性,饮食方面也更挑食;另外,很多年轻父母自己不会做饭,常带孩子吃外卖或者带孩子去饭店,很容易导致孩子营养缺乏。
此外,“独二代”孩子中出现儿童成人病、儿童性早熟等生理疾患也屡见不鲜。“营养方面的问题与父母的盲目有关,孩子因过度早教导致的健康‘亏空’,会加剧了父母们对保健品的青睐,走进营养误区。”关颖说。
记者手记 父母压力大 做小孩真难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独一代”父母无疑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以及更大的育儿风险,社会的巨变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和孩子前途都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因此独生子女的父母与多子女父母的明显不同在于他们更多地参与了对子女人生的设计,企望孩子按照大人铺好的轨道发展,更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所以他们更注重给孩子物质满足和知识灌输,相反,忽略了情感和心理的抚育。
研讨会上,专家呼吁:“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教育体制的弊端,身处浮躁的社会氛围,承受着巨大生活压力的‘独一代’在孩子的抚育中有许多的痛楚与无奈,他们自身同样是社会问题的受害者,需要治疗和引导。因此拯救孩子应当首先从拯救父母开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