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4月22日电 (记者 陈悦)22日下午,厦门在九龙江鸡屿海域放流108尾有“鱼类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其中四只在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赞助下,首度配上“卫星追踪信标”,相关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华鲟研究及保育的一大突破,将开展有效保育中华鲟新的一页。
据介绍,此次是继2001年、2008年以来,厦门海域第三次实施中华鲟较大数量的放流增殖。此次放流的中华鲟年龄为4-5年,规格为每尾20-30公斤,在放流前都经过半个月以上的海水驯化,并加以体外和体内标志。
其中,被配上卫星追踪标签的四条中华鲟,是厦门于早前赠与海洋公园的,后回归厦门中华鲟繁育基地。此次配上卫星追踪标签后,将在预设期限内收集中华鲟成长和迁游到海洋过程的相关资料,一般为期三个月到一年。在预设期限届满之后,标签会脱离中华鲟并浮上水面,资料随之上载到卫星,供专家们进行分析。
有关研究机构希望通过这次放流活动,掌握放流后中华鲟的迁移分布,生长发育情况,探索中华鲟的洄游特性,逐步恢复九龙江流域中华鲟种群数量。
据悉,厦门原是中华鲟的天然分布区之一,但近年来受自然环境影响和人为破坏,九龙江流域中华鲟几近绝迹。为了保护和拯救中华鲟资源,厦门市于1999年成立了厦门中华鲟繁育保护基地。目前该基地贮备有大陆最大的中华鲟后备亲鱼资源,年龄在4到10年,总数量2000余尾。同时,厦门海洋渔业部门还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规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并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厦门海域生态物种的种群数量。(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