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所表现出的‘用工荒’,对求职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而在此大环境下表现出的‘就业难’,则是个伪命题。也就是说,两个‘难’字,一个是绝对的,而另一个是相对的。”对于时下颇受关注的“用工荒”和“就业难”,专家和业内人士这样认为。那么,绝对的“用工荒”和相对的“就业难”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A
许多单位招不到人 人都到哪儿去了?
在平凉路南段不到50米长的街道上,7家店铺中就有4家的窗口上贴着招聘信息。虽然写明包吃、包住、工资优厚,但还是鲜有人问津。在武都路专营儿童装的董经理说:“在她这打工的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农村姑娘,没想到年一过,就有两个人没回来。尽管将月薪提高了100元,可还是招不到人。”
玛雅房屋中介某连锁店的王店长说:“现在招工确实难,尤其是招不到长期和对口的工作人员。我们在人才市场上设点招人,在店门口也摆牌招人,还在年龄上放宽至50岁,但仍不如愿。就在前几天,我们打出招聘消息后,有20多人前来应聘,可到最后却没有几个,剩下的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流动性太大。”
“往年,我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用人方面基本平分秋色,而目前,前者需求更加旺盛,招聘人数占到总数的70%以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采访中,兰州市就业服务局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从人才市场来看,以前是人多岗位少,现在是人多岗位也多。”供职于省高新人才市场的尚春平介绍说:“现在,每次招聘会都有1万多个岗位,不仅专业覆盖面广,而且还有来自省外的招聘单位,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工作岗位或是消息渠道上,求职者选择的余地明显大了许多。”尚春平说:“前后比较,以前是许多求职者在争夺1个职位,现在是多个求职者在挑选多个岗位。因此,所谓的就业难只是相对的。”
由此可见,目前我市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旺盛,“用工荒”真真实实地存在,而就业难则是相对的。一定程度上,绝对的“用工荒”是由于相对的“就业难”造成的。
B
新生代农民工:打工要挣钱还要自我发展
春节刚过,家住安居小区的张阿姨便接到老家的电话,对方请张阿姨帮忙,给孩子小张找个工作,并在电话中一再叮咛,不去家政公司和餐饮业,只要工作环境好点就行。记者采访时小张已在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他说:“我初中才毕业,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有近千元的工资,干得久了,物业还给涨工资,多好!”张阿姨说,现在,80、90后的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受环境影响,他们对工作有了新标准:像太累、太脏,工资待遇低且没有保障的工作,他们均会拒绝,这跟10年前的农民工有着本质区别。
李霞今年22岁,来自临夏农村,有着在江苏工作两年的经历。2009年上半年,因企业倒闭回了家,下半年又来到兰州。在经过多次选择后,李霞在国芳百盛当销售员。“和别的单位相比,这里的工作环境好,冬暖夏凉,除了节假日之外,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上班统一着装,有工作牌,比较正规。”李霞说,除了待遇和工作环境外,更让她感兴趣的是在这儿能学镜片打磨技术,虽然和她一起学的还有几个大专生,可她一点也不担心。“我学历虽然差些,只要我用心,一定会超过他们。等通过考试,我就成了一名技术人员,不仅工资能提高,而且还能得到同事的认可。就是回到家里,我也可以凭手艺找到工作。”
在新一代农民工中,李霞和小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专家分析:同“有工就打”的前辈不同,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这两年我省对农村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的农民家庭变化很大:兄弟姊妹不多,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家庭负担也有所减轻。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环境和自我发展有了新的要求。
C
新一代毕业生
有业不就成为一种新现象
吴晓毕业于西北师大,和父母一起生活,但他并不急于就业。“我今年25 岁,对我来讲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复习,力争在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进入面试。”小吴对记者说,他去过几次人才市场,但结果不理想——好职位竞争太激烈,没希望;一般的岗位自己又看不上。其实,小吴这种心态倒暗合了父母的心思,工作迟早会有,现在还年轻,多学习,今后会多一个选择。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供养大学生的压力比过去减轻了不少,这使得毕业后,学生的就业意愿没有过去强烈,就业期望值增高,要么继续学习考研,要么多看看,至少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去年在我市某院校,甚至还出现了老师堵着宿舍门逼着学生参加招聘的事。采访中,许多大学生也坦言:找一份好的对口的工作的确难,但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也容易。
省高新人才市场的尚春平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大学生求职的心态也很复杂:总担心选择失误,错失了未来的好机会;还有就是攀比心态,不甘人后。同学找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我肯定不会去干月薪1000元的工作。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高等教育在逐步普及,但人们的观念还没有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这也导致大学生都想做一些层次高、薪酬高的工作,而不愿做基层性或者技能性的工作。
D
各地项目陆续开工
致使进城务工人员减少
永登县是我市劳务输转大县,近年来,大规模有组织对外输出富余劳动力成为该县提高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工程,而近期这里劳动力的流向也发生了变化。永登县劳务办主任李生玉说,近两年,作为我市的劳务输出大县,自身也在大面积招人。比如,大通河水电站梯级开发、中川空港工业园区开发、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工程都在大量招人。此外,县内民营企业以及餐饮业也在招人。县域内就吸引了一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自然就少了。与此相似,与城关区毗邻的榆中县,今年就有46个重大项目开工,这使得许多以前进城的务工人员选择就近就业。
兰州是省会城市,往年,全省各市州均有大量人员来兰务工。可今年,随着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地均有大项目上马,这也使得来兰务工人员大为减少。记者连线去年曾在我市建筑工地打工的李军,他说今年在临夏参加当地天然气输气工程的建设,虽然每月的工资比在兰州少100多元,但感觉还是划算。“毕竟在临夏离家近,消费低。”
E
规范用工转变观念 招工就业两不难
“解决‘用工荒’最首要的是企业要规范自己的用工行为。”兰州市就业服务局职业与指导科科长宋慧这样分析,就自身来说,企业要解决招工难问题必须注意这样几个因素:一是企业信誉。要信守承诺,不能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用工;二是做好基本保障,如“三金”、休假等;三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环境,如工作、生活环境和个人的发展空间等。因此,用工企业只要把握好行业规律,在用人上大胆突破,在待遇、企业文化、工作环境、食宿条件上下功夫,就不怕招不到人。永登县劳务办李主任也有同感,他说:“总的看来,好企业不怕招不到人,今年开春以后,一家南方企业来永登县招人,企业只招160名,但报名的就有200多人。”
对此,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亚芳提出更深层次的建议,她说:“在企业方面,我始终坚持人才不是招聘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企业在招聘中,看到的只有求职者表面的、基础的部分,真正要深入发掘他们的潜力,应该用企业自身经营文化、经营理念、规范化要求、个性化要求来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有目的地快速成长。”
对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中的另一个主体——求职者,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观念仍是解决就业的首要问题。
对于80、90后的求职者,专家作了这样的分析:随着经济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城乡的求职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需求也高,同时,工作耐受力低,对社会欠公平现象承受力低。对此,转变观念,尽快融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接受磨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亚芳建议:找不到一份理想的职业,就先找一份挣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就业的信心就永远不会失去。先就业再择业,不求最好,只求合适,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增强、经验得到积累,人际关系网得到拓宽。因此,第一份工作对于求职者而言,是个起点,同时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
近两年,一些大学生在转变观念择业就业方面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例如,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小张。2009年6月,临近毕业的他在校企招聘会上从2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市某家酒店的见习经理。在为期3个月的见习中,他在各个部门之间学习,检查餐前工作、回访客户、调查市场,每项工作都认真对待,9月份,得到董事长赏识,现成为董事长秘书。小张说:“学校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场所,我们能从中学习到接收新事物的方法,但与社会对接还需要更多磨炼,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逐步成长,丰富阅历。说实在的,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难,关键在于心态,不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从基层做起,肯吃苦才行。”
“众多求职者在找工作之前,需了解清楚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及目前的能力,作多方面的周全“诊断”。毕竟工作兴趣能激发人的动力和热情,甚至能让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亚芳说,对学生而言,则不应太看重目前的薪水和工作内容,而应尽快找到有潜力、适合自己的工作。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每个人在付出时间和精力后才能使自己增值。”(记者 吕晟君 实习生 苏莉娟 陶 晶 文/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