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白领优越感归属感消褪 返乡潮暗流涌动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大城市白领优越感归属感消褪 返乡潮暗流涌动 (3)
2010年03月18日 08:4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小城市的“特殊汇率”

  月入过万VS月入两千

  在西部中小城市,中午或者晚上下班之后,家家都回到家里生火煮饭,吃饭的成本相对低廉而固定。而每天晚上吃饭后,才是家庭间或者朋友间的交际和交流的时间,朋友之间的相互走动或打打牌等游戏,不是在你家就是在我家,基本局限在家庭空间内,不需要货币付出和支付。

  而在东部一线城市,与朋友的交流和互动都是在餐桌上或者在娱乐场所,社会关系的互动是需要以货币支付为基础的。

  在都市的收入中,除去供楼供车的支出,再除去生活资源需要货币支付的部分,城市的一万元收入与西部的2000元收入相差无几。

  一个企业中层抱怨说,自己姊妹4个,每年过年回家都发现自己是最“寒酸”的一个,不如留在老家的3个姐妹,一个姐姐甚至说要替她买飞回广州的机票。

  事实上,这位中层领导已经在广州拥有了令很多人羡慕的地位和收入,几个姐妹的家庭收入也未必就真的比她高。

  恩格尔系数计算

  谁更富裕?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衡量一个经济体富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恩格尔定律,家庭越富有,食品的支出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严格来说,研究中西部城市普通白领的生活富裕程度用恩格尔系数衡量并不准确。但我们可以参照恩格尔系数,以“生活必须支出”在“个人全部收入”中的比重,设定恩格尔宽裕系数。

  以西部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和支出估计,收入2000元,必须支出:食品200元,电话100元,人情走动300元,孩子教育100元,其他生活必需品300元,那么西部公务员应对的恩格尔宽裕系数为:(200+100+300+100+300)/2000=0.5。

  而对于东部白领如果按供房不养车的情况估算,收入10000元,吃饭和餐桌交流800元,供楼3500元,电话200元,购买孩子教育货币支付2000元,公交及交通200元,其他生活必需品500元,那么东部白领应对的恩格尔宽裕系数为:(800+3500+200+2000+200+500)/10000=0.72。(-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张波 策划/统筹:郭亦乐)

  一线都市“人口红利”的终结具体体现在:城市的吸引力持续降低,新移民群体开始出现大规模返乡潮,城市的经济将会受到巨大冲击。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任思乡返乡潮继续发展,那一线城市的未来就将在风雨里飘摇。

  而在另一个方面,想要遏制思乡潮的发展就必须降低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降低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那么作为新移民白领阶层最大压力源的楼价问题就摆在了不得不调整的角度。

  事实上,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造成严重的民生压力,也促使了更多减压呼声的出现,在2010年的两会上楼市成为众矢之的,正是此间的现实写照。但调整楼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中国目前经济对一线楼市依赖度居高不下的现实中,打压楼市等于是打压经济,会严重损害经济现状。

  对经济的调控就这样卡在了“楼市升与降”的两难问题上,政府的宏调手段到这里都开始“打结”,模棱两可的“阻止楼市过快上涨”的话语频频出现在官方口中。

  但问题是,现实的楼价已经造成新移民都市生活的严重压力,阻止过快上涨只能预防情况加速恶化的过程,却在减轻新移民白领的压力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幸的是2010年的两会,温家宝总理看到了现实的严峻局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并且随后的答记者问中明确表态“政府有能力管好房价”。

  这给了新移民继续留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新希望。

  回不去

  回家重新发展,要被自己同龄人“领导”

  那些在城市中选择坚持的人,面对郑婷这样决然回家的案例,不知道要触动多么浓厚的乡愁了。

  而事实上,很多的新移民如记者一样已经无法再返回哪个曾经熟悉的都市和乡村,不管他目前如何艳羡和渴望。

  今年春节回家时,记者已是孩子的父亲。再次看到父母思念子女日渐苍老的脸,心里充满愧疚。当年那个年少轻狂的我所不曾考虑的,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在那个人才流动大潮兴起的时候,让人不加选择地随波逐流。如今当背负起家庭的责任,能理解父母所思所想时,注定要吞下思亲这杯苦酒。但记者心里异常清楚地知道那个家乡早已不属于自己了,被经济大潮挟裹的人生里已经没有多少回头余地。

  计划生育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以来,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造就了第一个独生子女出生潮。如今,这些当年的独生子女走过了背叛期和思索期,进入而立之年,有了子女并开始背负家庭的责任。而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也相继进入老年阶段,开始需要子女照顾。当年年轻离家出去闯荡,就这样变成了亲人天涯相隔的亲情纠结。

  事实上,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有这种同样处境的人很多。

  那些当年出来闯荡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曾经是当地的佼佼者。这些人毕业于90年代中后期,正好赶上了人才从西向东从贫困到发达地区,这20年人口流动的最尾潮。

  其结果是,在职业发展中,遇上了已经成为年轻管理阶层中坚力量的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出生者;在生活水平上,遇上了东部西部差距最为快速缩小的一个阶段,西部工资快速拉升东部驻守不前;而在买房子的当口,也赶上了中国楼市上涨最快的几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房奴”。而这些的综合结果就是造就了一个时代人的平庸,造就了“闯世界的梦想”在现实中“玉体横陈”,竟然“一丝不挂”。

  当年那些不敢冒险或不得不回到家乡发展的人,如今凭借自己的奋斗,在落后地区人才流走的空当里努力成长,成为西部当地社会的中间力量,占据了从党政到商业各个阶层中的绝大多数岗位。

  回去的“面子和尊严”倒在其次,就职业空间而言,回家重新发展又将面临自己同龄人为领导的晋升“天花板”。

  而在这职业断层之外,家庭又成为最大的牵绊。很多人有了孩子开始将孩子的未来看成第一位,想想后委屈点自己也倒罢了。一次次的“想回家”最终倒闭在软弱的勇气面前,剩下日常苍白的人生令人煎熬。

  被经济大潮挟裹抛起又被经济大潮抛离的70年代“人才”,就这样不得不面对着“回不去”的尴尬。

  就在思乡潮涌起的当口,另一种回乡投资的经济潮流也暗流涌动,一些在外面闯荡略有积蓄的新移民,开始将资本投回家乡,有的在尝试实业,有的则买房子买商铺。不管他们是在为回家做铺垫,还是仅仅在资本增值层面上投资,都是一个可喜的潮流,对东西部经济平衡来讲都意义非常,东部西部的差距就这样一点点拉近,融合就这样一步步深入。

  总有一天,就如同当初经济大潮挟裹他们出外闯荡一样,当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在思亲潮流面前崩溃时,当内地提供的机会足以继续个人事业和前程时,就会挟裹相当一部分浪迹天涯的游子返回家乡。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那个时代造就的人才涌动潮流,也就走到了它终结的那一天。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多数白领仍将在都市里苦苦挣扎。

  夜色升起来了,陌生的城市灯火通明,照亮都市新移民一言难尽的人生现实。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