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对私家车开征交通拥堵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对私家车开征交通拥堵费
2010年03月10日 04:34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天河北交通高峰时间路面拥堵是常事。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政协委员:写好提案拟提交市两会建议开征

  交通专家:广州暂可通过发展公交解决拥堵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可先在越秀或天河核心区的上下班高峰期进行收费试点。根据车型及排放标准,对进入收费区的私家车差别收费,最低25元。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可收100元。

  昨天,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主办的“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收费问题分析与对策国际研讨会”在东方宾馆召开,11位全球顶级交通专家热议交通拥挤费。专家们普遍认为,收取交通拥挤费可有效控制交通拥堵,但发展阶段不同,调控交通拥堵的方法各不同,收取交通拥挤费并非唯一的手段。

  相对于专家们的谨慎,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则认为,“广州已别无选择!”他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上提案建议,先在越秀区或天河区试验开征拥挤费。

  “广州已别无选择!”

  韩志鹏长期以来都比较关注广州的公共交通发展问题。他主动爆料称,对于拥堵“广州已别无选择了!”。自己已经写好了一份提案,“建议广州开征交通拥堵费!”因为“拿不准收费金额到底应该定多高合适”,所以昨天他就来到东方宾馆国际研讨会会场,“向专家们进行请教”。

  根据车型差别收费

  韩志鹏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每天新增上牌的机动车大约都有600辆左右,而道路资源的扩建速度远远赶不上前者增加的速度。为此,他建议广州应该适时考虑开征交通拥堵收费——“虽然目前广州在发展公共交通设施方案还有不小余地,但是它与交通拥堵收费并不矛盾”。

  对于交通拥挤收费的区域,韩志鹏认为,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先在老城区越秀或天河核心区进行收费试点。而拥挤收费的标准,则可以根据车型及排放标准等级的不同,实行有差别的收费。“开奔驰、宝马的总不能和开夏利、QQ的缴纳一个标准的交通拥挤费吧!”但不论是哪种车型的私家车,只要进入收费区域,每天的交通拥堵费“最低消费也应该收25元吧!”而奔驰宝马一类的高档车车主,“一天交100元也不过分。”

  用拥挤费发展公交

  韩志鹏坦言,他提这项提案的目的,就是要想 “让开车的留下‘买路钱’”,通过交通拥挤收费,达到调节路权、缓解交通拥堵压力的目的。而拥挤费的全部收费所得都应该用于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面公共交通的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家住收费区域内或者附近的有车一族交通拥堵费该怎么收,韩志鹏认为,可以借鉴国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对他们实行减免收费。

  专家:几年内广州不宜开征

  收取交通拥堵费是治堵的最后一步。开征拥挤费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公交体系。

  相对于韩志鹏委员明确提出要在月内提案建议广州开征交通拥挤费的“激进行为”,在昨天的国际研讨会上,所有与会专家都特别谨慎地表示,他们召开此次研讨会的目的主要是就交通拥挤费的要执行做好理论上的准备。但“至少在最近几年内,广州都还不宜开征交通拥挤费!”

  拥挤费未必处处有效

  上海同济大学的杨晓光教授和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全录博士都认为,随着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普遍化,世界很多地方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它们一个是在前面拉,一个是在后面推,共同引导推动市民从私家车里走出来,选择搭乘转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至于哪个城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拥堵,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来确定。目前交通拥挤费在全世界有十几个地方在推行。但是它未必在其他城市也都能行得通。

  而华工的徐建闽教授则进一步给市民吃定心丸,表示广州近期内不宜开征交通拥挤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术界对于交通拥挤费的研究本身还远远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广州在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增加道路资源供给和调节交通需求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和余地。

  完善公交是前提

  来自香港的交通专家施细时博士认为,收取交通拥堵费是治堵的手段之一,也是最后一步的措施。

  专家一致指出,开征交通拥挤费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交通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公交、地铁线网的建设,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换乘交通枢纽的建设等等,都是减少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的必要环节。

  名词解释:道路拥挤收费

  道路拥挤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挤的道路或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的一项额外费用,其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促进交通从高峰时间向非高峰时间转变,引导市民日常出行更多地选择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使得高峰时段交通量减少、路网中高峰时段拥堵和总的拥堵减少。拥挤收费实施后,还将因塞车现象的减少带来交通事故数量的降低,从而增加道路安全性。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减轻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文/记者 叶平生图/记者 陈安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