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父母的“育儿经”:允许孩子思考(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比尔·盖茨父母的“育儿经”:允许孩子思考(2)
2010年02月18日 12:0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经过了多次成功的实验后,我儿子说服了西雅图市的一些居民和商人来家里,参观他的现场演示。但那天发生的一切并没有按计划顺利进行。Traf-O-Data计数实验宣告失败。这时面对失败的盖茨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只见他一边冲进了厨房,一边大喊:“妈妈!告诉他们,这东西确实能用的!”当然,结果还是没变,那天他一套设备也没能卖出去,大家谁也没有感到奇怪。

  从这件事上,我们或许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容易让人变得深刻、冷静而稳重。

  盖茨的好奇心永不动摇,他善于进行深度分析,这一思维方式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前很多年,他们就聚在一起研究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

  盖茨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资料四处堆砌,散布在餐桌周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玛丽和我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些老朋友我们在大学时代就相识了,他们很多都是所在领域——如科学、医药、公共服务和商业领域的领袖人物。当我们邀请这些朋友来家里吃饭时,他们总是满怀激情地描述他们的事业和追求,孩子们即便只是聆听,就已经受益匪浅,而盖茨则会趁机向这些成功人士发问。

  当然,盖茨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为这些客人准备的。

  当玛丽正忙于联合劝募委员会的事务时,该组织正考虑如何将资金分配给非营利机构,盖茨则向他的母亲抛去连珠炮般的问题:“妈妈,现在还有哪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是什么问题导致出现这样的问题?谁在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呢?他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你怎么衡量这个问题呢? ”

  盖茨的好奇心永不动摇,他善于进行深度分析,这一思维方式从来没有改变过。

  当他和保罗创立了微软后,他制定了一项规章制度——他所谓的“思考周”,每年开展两次。 “思考周”为微软的员工提供了一个探索并展示其理念的机会,激励业务团队内部提出更系统的、极富想象力的计划。在思考周,员工呈现的是最富灵感的理念,大家谈论的是10年后的产品,远远超越了当前产品的水平。而盖茨在思考周里则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仔细研读员工们写的技术论文,开启创造性思维,慎重思考有关公司发展的问题。

  至今,盖茨依然保持着童年时的习惯,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能量。当然,他不会在餐桌上读书了,因为现在他感兴趣的书籍越来越令人倒胃口。例如《谈传染性疾病的消除》、《蚊子》、《疟疾与人》、《老鼠、虱子和历史》。

  他总能过目不忘,并且总是急切地渴望和下一个遇到的人分享他刚刚学到的知识。

  他的妻子梅琳达说,这样做所引起的一个后果是,在鸡尾酒会上,当他遇到熟人时,对方有时会转身逃开,因为他们害怕盖茨会逮住他们同他们大谈肺结核!

  让孩子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

  盖茨1975年从哈佛大学辍学,那年他只是个大学二年级学生。促使他做出这一举动的是一通电话——他从宿舍给墨西哥阿尔伯克基的一家公司打去电话,当时那家公司开始生产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这通电话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保罗·艾伦当时住在波士顿附近,一天艾伦偶然在《大众电子学》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新电脑的报道,他急忙向盖茨展示了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报道,两人都非常激动,认为个人电脑时代即将来临,而软件将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数天后盖茨就给MITS公司总裁埃德·罗伯茨打电话,表示自己和艾伦已经为这款机器开发出了BASIC程序。这家公司立即对此显示出兴趣,盖茨和保罗创建微软的神奇之旅顺利启程了。

  随后,盖茨向我们宣布,决定从哈佛辍学以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等到他从哈佛毕业时,早已错失改变世界的良机。当然,作为父母的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时,自然难以接受。但他向我们承诺,随后会回到哈佛完成学业。

  “随后”这一天最终姗姗来迟。在2007年6月7日那天,哈佛大学授予盖茨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我和梅琳达一起去现场观看了他获得学位及致谢词的整个过程。

  我记得致谢词后,盖茨对观众说道:“下面这句话我等了30年,今天我终于可以把它说出来了。”随后,他直接看着我:“爸爸,我早就告诉过你,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

  那些拥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希望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让孩子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抚养孩子应当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你永远无法想象,更无法预测,当这些孩子最终实现梦想,到达成功的彼岸时,你将会多么骄傲和欣喜。

  时值盖茨50岁生日时,我给他写了封信。在信中,我告诉他,我相信他的成功和他一贯保持的好奇心密切相关。

  我告诉他,他这样的一个儿子是上天馈赠给父母的奖励。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