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居"过春节 网络时代"另类"过年方式引热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宅居"过春节 网络时代"另类"过年方式引热议
2010年02月15日 11:21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过年不出门,一些中国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过年方式引发热议。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感到幸福的节日,而如今不知怎的,过年的惊喜少了,常常感到很累,还不如在家里上网。”在贵阳一国企工作、现年24岁的李莹说。

  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讲究“走出去”,走亲访友、赶庙会等是过年的重要活动,而对于“宅居”过年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比如,以前赶集、逛庙会为了买新衣新帽,但现在谁还在意这个?”网友“云淡风轻”留言说,“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联络亲情,还能有效地压缩人情消费成本,何乐而不为?”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张继波认为,网络技术使过年方式日益多元,“网上庙会、网上年货等多种消费形态的出现,本身便与老百姓旺盛的需求拉动密切相关”。

  也有人对“宅居”过春节的方式表示不认同,认为小型化的家庭模式以及现代人淡薄的参与意识,都影响了春节的热闹程度,造成虚拟过节方式的兴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网上过春节”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知识分子阶层中最为流行。家在东北牡丹江市的张凌灵告诉记者,由于长年在外读书、工作,老家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很陌生了,即使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如今相见也缺少共同的话题,走亲访友让人精神上很疲惫。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些人,大多有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背景和在外求学经历,加之长期受较封闭、虚拟的网络空间影响,弱化了人际沟通的愿望,造成了人情观念的冷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翟立说。

  尽管有些争议,但网络时代的到来还是从内容到形式,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不少亮点和变化。

  比如,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许多中国人除夕夜的主要娱乐活动都是同一台电视晚会,而现在,网络让人们的选择更加多样,春节晚会也产生了各种“山寨”版本,他们的组织者和演出者均为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长期以来,春节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辞旧迎新、人情往来等,但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春节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节日。”李莹说,“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互联网,我们获得轻松,这就够了。”

  而张继波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产,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需要年青一代作出努力。但同时,人们也要适应变化,积极寻找新的过年方式。(李惊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