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是学生义工,我们帮您拎行李吧。”来到天津站,便有年轻人迎上来,主动招呼拎着大包小包、拉着旅行箱的旅客。不过,他们的好意显然没有被过往的旅客所接受。
有的人一看陌生人迎上来说话,头也不抬就说了句“躲开,离我远点”,有的人则礼貌性地摆摆手,示意不需要别人帮助,还有的人干脆是装作没有看到他们。
这几名年轻人自称是义工服务队员,打算在寒假期间从事一些公益活动,想到近来是春运高峰期,他们便一大早相约来到天津站,打算帮助返乡旅客提行李。没想到他们的好意,并没有被陌生旅客所接受。“很多人态度特别冷淡,把我们当成了坏人。”18岁的李航宇说,昨天一个上午,他和2名同学至少分头主动帮80个旅客拎行李,只有他“成功”一次,其他人都被连连拒绝。
午饭的时间,三名同学“总结”了一番经验,他们觉得,很多旅客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不相信他们的身份,于是,他们专门买了一套绶带,上面贴着“义工服务”等字样,佩戴在身上。
下午佩戴“身份证”,情况就有所好转。虽然还是被连泼冷水,但至少1/3的旅客看到他们的“身份证”,已表示愿意接受他们的服务。
社会学家:职能部门组织让义工服务更有公信力
一边是主动和热情,一边是保护自己和冷漠,学生义工和旅客的两种心态,在此事上发生强烈的碰撞。春运期间的火车站,是否需要这样一批指路、指导乘车、帮忙运送行李的义工?在旅客们看来,如果能享受这样的服务,自然是求之不得。但事实上,大家又不敢轻易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发生这样的尴尬事,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面临信任危机,这是因为社会骗局、骗术的增加,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义工岗位较为欠缺。如果这些义工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出面组织的,就会更有公信力,这样的尴尬事或许就不会出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