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网上卖剩余人生引千家网店跟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卖家网上卖剩余人生引千家网店跟风
2010年01月31日 08:21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突然想到把自己的下半生奉献给网络这个超大的虚拟空间,没有凡事的喧闹,没有过度的疲劳,可以让自己在这个虚幻世界里自由漫步!”继北漂女孩陈潇在网上“出售剩余时间”之后,上海、湖北、昆明、四川……网上一夜间冒出了许多山寨版的“剩余人生”店,如今淘宝上类似的网店就有1000多家。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成都一家剩余人生店的店主鲜娴。然而,与陈潇出售时间最多一天进账2000元相比,成都网友的“剩余人生”网店从去年开店至今,却只做成了几单生意,最多的一次仅赚了110元。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年轻人创业不要盲目,要考虑地区差异和可行性。

  【调查】

  有人喜:客户赞许“剩余人生”很精彩

  昨日,记者发现淘宝上与出售“剩余人生”有关的网店竟有1000多家,店主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多为80后的年轻人。“身在外地的你是否为不能孝敬老人发愁?是否为在四川的客户不能走访而为难?是否想买成都的商品,又不能亲自前往?那么,请联系我吧!”成都店主“bblic”打出的亲情牌非常扯人眼球。“店内”还列出了2小时内25元、半天50元和一天100元的收费标准。

  随后,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原名李成的“bblic”,32岁的他在成都一家医院的工程部做维修服务。他说,在他的任务规则里,合法的才做,而危险的绝不做。他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成功为兰州客户代办证明信、为云南客户代购商品、为湖北客户代发短信、为攀枝花客户前往医院挂号开药、为重庆客人代购商品以及为上海客人代送礼品等等。

  “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速度很快!非常好!”对于不少买家的肯定和赞许,李成说,他很有信心让自己的“剩余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有人忧:准备转行“剩余人生”不好卖

  “不接受陪吃陪玩陪聊的安排,请勿反复询问。拒绝一切违法乱纪、色情业务,非诚勿扰!”这是店主的郑重申明。在店主的“货架”上,有从“1分钟”到“24小时”的不同“时间商品”。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店主“鲜娴”,她说自己姓周,今年30岁,已经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以前在成都做汽车销售,现在专职经营网店。“2008年底,看到陈潇的报道之后,自己也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我想把时间献给真正有需要的人。”鲜娴坦言,最近一单生意是在上个月,帮助广州一位做复印机耗材的买家,搜集了成都一些高校复印店的型号,赚到了110元。

  “我特别理解一个女人的艰辛,所以在网店里还专门增设了女性心理倾诉的平台,90分钟收费50元。”鲜娴说,当一些女性遇到比较私人的棘手问题时,不便向亲友透露,“而我作为网络上的一个陌生人,却可以倾听对方内心的痛楚,在一定程度上帮她减轻抑郁!”鲜娴说,最近一位40岁左右的成都女网友,因怀疑老公有外遇,想聘请她做私家侦探,“我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经验,所以婉言拒绝了。”鲜娴说她老公不支持她开这样的网店,而她也想在今年把专职的“剩余人生”网店改版为销售女性饰品的实体店,“至于‘剩余人生’的业务就只能成为副业了。”

  【回访】

  第一人:这不是个谋生的好手段

  “做一个胜利的手势,再自拍张照片发过来。”2008年12月5日,这是陈潇在网上接下的第一个任务。时隔一年之后,记者昨日在网上联系上了“出卖时间”的第一人陈潇。在众人纷纷效仿这一赚钱方式的时候,陈潇却不认为这是个好的谋生手段。她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85后、90后的“凑热闹型”购买者少了,家长和爷爷奶奶购买者多了起来,购买者的要求也从拍个大字报、写张祝福条,变成了一些很务实的活儿——购物、接机、买票等。“还有一些国外的朋友托我办护照之类的”,陈潇表示,跟一开始相比,委托量稍有减少。

  陈潇说,出售剩余人生,决不是为了赚钱,她甚至还把自己出售8分钟所得收入的50%捐给了壹基金。“每个人其实都在以各种方式出售自己的剩余人生,而我要做的,是去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不想等老了以后回忆年轻时光,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专家】

  年轻人创业不要盲目跟风

  成都心舟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赵跃勤认为,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售“剩余人生”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思维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不过,对于成都网友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她表示如果店主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纯粹以个人的价值观念做引导,可能反而会给对方带来负面的影响。

  出售“剩余人生”是一个新名词,不同的城市,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北京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而成都给人的感觉更为休闲。”赵跃勤说,同样的店铺在北京生意火爆,在成都却并不一定如此。而且,网上交易存在虚拟性和风险性,一旦出现纠纷该怎样处理,这都是应提前考虑的问题。她建议,年轻人在创业时不要盲目跟风,而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分析。 记者王蕾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