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年代,职粉为真诚定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忽悠年代,职粉为真诚定价
2009年12月30日 08: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他们“拼死拼活”簇拥在明星周围,哭红双眼、疯狂尖叫。明星是真明星,“粉丝”可不见得全是真“粉丝”。几年前选秀节目催生的“秀场粉丝”,现在已彻底职业化。现在的这帮粉丝里,很多是职业出身,他们“一哭、二闹、三上吊”可都是有金钱当诱饵的,若想以此为职业,必须很敬业。(《北京晨报》12月29日)

  “职粉”的出现,早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既然医院有医托,出版界有文托,晚会现场有掌托,选秀节目出现批量化的“粉丝托”也不算不合逻辑的事情。职粉这个新行当如果纯粹从经济学来看,几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营业型职粉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一下,顺便向税务部门缴税,就有了合法地位;至于劳务型职粉,纯粹以赶场子哭笑喊叫赚钱,以此获得劳务性收入,就好比电影中的群众演员,拿点辛苦费实在无可厚非。

  癫狂也好,煽情也罢,总是个人情绪的表达,是多元世界的一种人生态度。很享受的,可以继续围观;受不了的,吃颗速效救心丸。当粉丝自然也不是罪过,西晋时的潘安,“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坐着私家车去洛阳,引得妙龄少女忘情追随,彼时没有海报荧光棒,挤不上前的,就拿水果砸,以至“掷果盈车”。可见,“粉丝”也能上演美好的一出。我也曾追过明星,买了她的新歌等着签售会,就为了多得一张签名照,东街跑到西街……这些都成为青春印象里纯洁而悸动的部分。

  那么,是什么时候粉丝成为一种职业的呢?有人说是自从明星选秀节目搞出了所谓“人气指数”这一造星方式后,粉丝一夜之间就从无私忘我的追星族,摇身成为有偿有意且分工明确的职业拉拉队。我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因为即便没有选秀节目的“人气指数”造势,追星族的多寡与明星的运程依然有实质关联,换言之,粉丝多少历来就是娱乐圈论资排辈的重要参数。而这几年职粉的风生水起,其实并不是追星族“一夜长大”,只不过是其顺应了忽悠年代的变化,勇于为真诚开出世俗的价码。

  职粉的出现,总是一件令人忧伤的事情。这并不是说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假装喜欢明星不可以,而是职粉的演出目的显然是示范给大众看的,它并非单纯给哪个明星制造一种幻象,而是意图合谋通过热火朝天的人气场面,利用公众从众性消费心理,激发起民众娱乐消费的欲望。无须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说穿了,这就是一场骗局,貌似没有伤害任何人却又结结实实出卖了真诚的骗局。

  职粉背后的问题,并不简单指向虚妄的道德。利用职粉,有钱则成名,成名后再利用公共影响力谋取更多社会资源,这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因为其不仅欺骗了市场,而且堵塞了无钱有才者向上流动的另一条通道。

  有职粉不奇怪,但职粉成为一种声势浩大的职业,实在发人深省。今天客串完职粉的孩子,谁能保证他们会不会在另外的时间地点继续向我们贩卖真诚?生活在这样一个“托”“粉”泛滥的年代,社会的交易成本估计也会和真诚的底价一起飙升——而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上当,或者被上当。宋桂芳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