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0后“蚁族”:只能租张床 只求吃饱饭(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重庆80后“蚁族”:只能租张床 只求吃饱饭(图)
2009年12月25日 09:10 来源:华龙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房间有6张床 记者 谈书 实习生 蔡力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按常理,年近30岁的人大多应该已经成家立业,可对于80后们而言,刚毕业遇到就业难,刚参加工作又遇到房价飙升……危机感和挫败感无时无刻不刺痛着他们。于是城市各大商圈或城乡结合部里,多了一个群体——“蚁族”,像蚂蚁一样群居、从事着临时的工作。高智商与低收入的落差,使得他们集体陷入尴尬,“只要能吃饱饭,就很心满意足了”。奋斗中的80后,在这个重要的人生关卡上,到底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难立?

  他们叫蚁族 大学毕业干临时工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一个典型概括,因为这个群体目前的生存状态与蚂蚁有很多相似的特征:高智、弱小、群居。他们多为80后一代,虽受过高等教育,但主要从事保险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半失业状态,生活拮据。他们被称为最悲惨、最弱势的80后,也被冠名为“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各大城市,憧憬着、奋斗着,却像蚂蚁一样生活着。

  生活在重庆的“蚁族”叫“渝蚁”,这类群体规模有多大?以观音桥商圈为例,辖区面积42公顷,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平均每天30万人左右,有相当一部分可归入这个群体。另外,在石桥铺、南岸四公里到六公里等城乡接合部,以及两路、井口等房价相对低廉区域,都已成为“蚁族”聚居地。记者 谈书 实习生 蔡力

  观音桥

  睡上下铺的毕业生渐多

  江北观音桥405车站附近,有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进入二楼一家普通三室一厅,如同进入一间配套齐全的学生寝室。25岁的杨华(化名)就住在这间“公寓”,他租的是6人间的一个下铺,每月260元,包水电、包上网。

  杨华是福建泉州人,两年前从厦门大学毕业,在当地一所学校当老师。“想有一番更大的作为。”今年初,他辞职上北京闯荡,遇到很多挫折又来到了重庆。他说,刚到重庆时身上只有1000元,而这1000元还是信用卡透支的。找到这种出租床位的公寓,就立刻住下了。“住在里面的都是差不多境遇的兄弟。”杨华说,工作的地方就在405车站对面,帮人家做广告,收入不固定。“运气不好的话一个月1000。”他算了一笔账,每月房费260、饭钱600,身上几乎不剩钱。快到中午的时候,杨华出去了一会,在楼下端上来一碗小面,3块钱。他说,有时候会很茫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郑伟是杨华的房东,他说自己也曾是北漂,知道这些大学生的不易。“现在租床位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了。”他说,商圈周围很多家这种出租床位的,都是针对找工作的大学生。在他这里租床位的毕业生,基本都在观音桥商圈上班。“做销售跑业务的居多,一月也就千把块。”郑伟摇摇头感叹。记者 谈书 实习生 蔡力

  当服务生

  跟民工住在一起

  蜗居在10平方米的小单间里,终日像蚂蚁一样在外辛苦奔波。这便是24岁的李毅(化名)的真实写照,他曾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一年多换了5份工作,却依然挣扎在生活底线。

  刚毕业,李毅应聘进入合川一家建筑工地做会计,每月收入1000元。他吃住都在工地,3个月后,因忍受不了工地的偏远和较低的待遇,便辞职回到主城。之后,他以每月300元的价格租了一个10平米的单间,是一套大房子隔出的6个单间之一,“邻居都是民工,甚至有一家三口都挤在这样的单间之中,共用的厕所、厨房则经常人满为患”。解决了住的问题,李毅开始抱着简历四处找工作,一开始自信满满的他,在五六次投出简历却都石沉大海后,终于决定放低要求找工作。不久,李毅在南坪一家大型超市推销洗发水,600元的底薪加提成,但每天需上班9个小时。一向不善言辞的他一个星期后便离开了。随后他又在江北发广告单,每天进账30元,但为了这份工作,他每天乘车就要2小时,每天支出车费5元,吃饭8元。一个月后他又辞去这份工作,去推销手机卡。目前,李毅在一家KTV当服务生,由于经常会受客人的气,李毅又有了换工作的打算,“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初辞掉了会计工作”。记者 王薇 实习生 韩守刚

  小恋人

  父母不给生活费就饿饭

  李亚(化名)是四川泸州人,今年22岁,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今年6月,他正式从校园步入社会。记者来到李亚现在位于江北兴竹路爱华隆兴嘉园的出租屋里,不大的屋子里住着6个人,地上散落着垃圾,没有电冰箱,洗衣机已经坏掉。他把客厅地上的棉絮挪到一边,招呼记者坐下。

  李亚说,刚毕业时他身上只有1000元,还是父母给的。他在江北找了一家大学生公寓租了一个床位,一个月只要240元,然后在上清寺一家酒店找到一份送餐的工作。三个月后,李亚的女友决定从家里搬出来和他合住,他只好咬咬牙在江北肺科医院旁边找了一间单间,一个月300元。“合租的还有另外两个大学生,四个人挤在一起,连走路都错不开脚。”11月初,李亚又和女友搬到现在居住的地方,“平摊下来每人只需150元”。说起自己之前在酒店的工作,李亚直叹气,“一个月只有800元左右的工资,除去房租、车费、饭费、手机费等,一分钱也存不了”。他说,酒店的工作常常日夜颠倒,有时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晚上还是白天。现在,李亚辞去了酒店的工作,“只有靠父母给生活费,不然连饭都没得吃”,说到这里,李亚有些难过,他在大学时也曾憧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每月拿着可观的工资,可是现在根本不再谈梦想,只要能吃饱饭,就很心满意足了。 (记者 谈书 实习生 蔡力)(重庆商报)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