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早上7点,冬日的北京城还未完全醒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20多名同学却已经早早出了校门,踏上“征程”,目的地是自己“管片”内的所有药品经营场所。他们就是北京市朝阳区的“药监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者坚守药品监管一线
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朝阳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共青团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共青团委员会共同选拔了185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大学生,组建了“朝阳区药监城市志愿者队伍”,仅一个半月就开展了1.2万多次巡查,总共巡查了728家药店,有效遏制了无证经营药房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这支完全由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刚上岗不久就曾揪出一家深藏在朝阳区金港村内的无证经营药房。近日,药监志愿者服务正式转型为长效的志愿服务机制,志愿者们将定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等课余时间,继续坚守在药品监督管理的第一线。
黄孟军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药监志愿者队伍一个小分队的负责人。12月13日清晨6时30分,他给自己分队的每一名志愿者都发出了提示短信:“7点钟校门口集合。”半小时后,小分队10人准时集结,黄孟军随即向大队副队长汇报了情况并请示出发后,便和其他队友一起骑上自行车,向亚运村一带进发。
黑药店的药装满20个大编织袋
据了解,志愿者们的工作除了要查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混放外,还要监管药店是否存在擅自将处方药卖给无处方的顾客、销售小票上的药品生产批次、日期是否与所售药品一致等问题。如果发现有新开或监管网络遗漏的药房,志愿者们还会查看药店的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看着黄孟军和小分队队员们在药店里跑前跑后地忙活,一家药店的王店长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帮了很多忙,也让我们明白了,药品监管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服务。”
下午5点,志愿者们又骑上自行车逆着寒风返回学校。“我们监管的片区在城里,药店间距不大,所以我们一天能跑七八家店面。跑农村的同学就辛苦了,路途遥远不说,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一天顶多跑一两家店面。”黄孟军告诉记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杨静(化名)对此深有体会。去年药监志愿者项目刚启动,她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那时,正值七八月间,是北京最炎热的时候,杨静所在的小分队在外巡查药房还没几天,就有一个女生因紫外线过敏,皮肤上起了红斑,另一名平时很健壮的男生中了暑。但剩下的志愿者们聚在一起一合计,都觉得还得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结果就真的办了一起“大案”。
去年夏天的一次巡查中,杨静和几位同学坐公交,几经换乘到了25里外的北京远郊黄港村。下车后走了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门面很大的药房,招牌上写着几个大字“金港大药房”。可进入店中,杨静他们却发现,药店货架上的药品稀稀疏疏,而服务员竟是一位身着短裤、背心,趿着拖鞋的小伙子。杨静和同学们表明来意后,小伙子明显紧张了起来,而且以经营许可证不在店里为由拒绝出示相关证件。小伙子的表现让志愿者们陡然生疑,灵机一动,同学们开始试探性地询问这位店员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果不其然,这位店员对药品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几位志愿者随即确定,这肯定是家“黑店”。
最终,经过药监部门的核查,该药店确实为无证经营。“当时没收的药居然装了满满20个大编织袋。能铲除‘黑店’隐患,也算是我们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现阶段能为社会作的最大贡献了吧。”杨静说。
服务基地也是创就业见习基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团总支书记窦老师介绍,今年9、10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朝阳分局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同时也是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学生们通过药监部门的前期接洽,到各个药店进行长效服务、常规监管,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而志愿服务成为长效机制之后,志愿们还将进一步参与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协助药监部门监督实施兴奋剂类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的规范管理;协助监管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配合北京朝阳药监相关重点,集中宣传药品法规、用药安全等大型活动的开展。
北京市药监局朝阳分局的邓洪涛告诉记者,北京市朝阳区面积大,城乡二元化明显,且流动人口众多,仅凭药监局有限的人力很难避免药品监控“死角”。为此,朝阳药监通过专门的“打黑办公室”、120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14家政府单位和近400名街乡、社区人员组成的药品安全社会监管网络,23名合法企业从业人员构成的药店管理站长网,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网络的“一队四网”药监体系,形成了“天天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落实”的常态化格局。而大学生药监志愿者像神经末梢一样深入城乡结合部,将信息及时反馈,为药品监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 本报实习生 吴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