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社退休新闻工作者刘晓翠日前找到《燕赵晚报》,反映在写石家庄市桥东区义堂村村志时发现,义堂不但和戚继光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义堂的村名,源于这里的一座祠堂,而这座祠堂,就是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修建的。之后她陆续找到了许多老人。老人们讲义堂还存有戚继光的坟墓,而且里面出土过铠甲等物。那么,除了已有的山东蓬莱、沧州献县的两座墓,戚继光还有第三座墓,而且就葬在义堂?
事件
“铁路入地”挖出戚继光墓碑碑座
65岁的齐生雷昨天带了七八个人,来到铁路入地工程吴家庄桥北侧工地,从早上10点开始,挖了一整天,要找到戚继光的墓碑。
天擦黑的时候,他给本报打来电话:“今天没挖到,明天继续,这次争取挖出来。”齐生雷是义堂村人,在五六年前致力于村志的修编工作,他和石家庄日报社退休新闻工作者刘晓翠一样,一直为义堂写村志。城中村改造的加速,让义堂人下决心要把村志写出来,“再不写,就晚了,快拆完了。”齐生雷说。在写村志过程中,他和刘晓翠都有同样一个感觉:戚继光不但和义堂有关系,而且有很深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我白天晚上在铁路入地工地附近转悠,老人们说,这里曾经埋着戚继光的墓碑,果然,有一天晚上,挖掘机挖出来了一块碑座,我非常兴奋,就向铁路部门请求,能不能趁着这个机会,继续挖一挖墓碑?”齐生雷说。因墓碑被埋地附近有铁路光缆,在铁路部门派人监工的情况下,昨天,齐生雷带人开挖。一天过去,没有挖出。
讲述
上世纪六十年代,戚继光的墓还在
“据解、俞、戚氏族谱(现已无存)记载,明洪武初,义堂曾置军屯。后来在这里屯垦的俞、解、戚等姓氏便落户为民形成村落,取名行军庄。明代后期,名将戚继光死后,村民曾在村西北戚氏墓地立‘名威戚大将军继光之墓’。还筹资为戚继光建祠,取名义堂,以后又将村名改为义堂,以示怀念。”上述内容见《石家庄地名志》第368页。
义堂村上点岁数的人都知道,村西戚氏墓地有一座古墓,是赫赫有名的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之墓。为了确定真实地点,刘晓翠在2001年夏开始为义堂写村志时,专门走访了时年85岁的解增福老人(过去村中的教师)。解增福回忆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他曾专门回村里到墓地看了一下,该墓的位置是在铁路以西,当时有一个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道路以南三十多米处,便是戚继光的墓地。墓前有一座石碑,碑下有石座,石碑的正面中间刻着:名威戚大将军继光之墓。左下方是一行小字:真定府、真定县西南元行军庄。碑的后面还有详细介绍,大意是戚继光的生平和立碑的缘由。据解增福老人讲,此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施工时被挪走。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去找过,但再没找到。
义堂村80岁的车辆厂退休干部张德元讲述:戚继光的墓碑像是官家所建,坟头有房子那么高,旁边建有祠堂,祠堂前有牌坊。但墓地在日军入侵时遭破坏。义堂村其他几位八十多岁老人也证实,这座墓地向北50米左右还有两座东西排列的大墓,应该和戚继光的祖上有关。不过,这些墓都曾被破坏过。
悬疑
戚继光死在山东,葬在义堂?
据齐生雷前几年整理的资料,义堂村八十多岁老人李海说,解放初,在棉六西北角运河土桥下有块大石碑,上面记载有戚继光和义堂的关系。但这块碑在1966年被大队在运河岸装修电井用了。现在电井的位置在义堂村纪念堂对面的北二环路基下。
那么,戚继光为什么会葬在义堂?义堂村八旬老人齐学敏和邻村百岁老人吴金玉证实,过去有一出戏,叫做“阁老迁碑”,演的是与戚继光同朝为官,且做过戚继光上司的梁阁老,在戚继光死后,冒着危险将戚继光的尸骨由山东迁回老家行军庄。
刘晓翠说,她查阅正定县志得知梁阁老就是梁梦龙,现正定北圣板人。刘晓翠说,艺术高于生活但又源于生活。从戏中流传的“明朝那些事儿”看,堂堂阁老为戚继光迁碑,那么,戚继光的墓地,完全有可能在义堂村,并且肯定是一座真正的墓,而不是衣冠冢或者假墓。
梁梦龙为什么替戚继光迁碑呢?梁梦龙和戚继光都是明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的红人。在张居正死后,二人相继被贬。梁梦龙确实做过戚继光的上司,二人关系甚好。这些在史料中均可查。由此可见,“阁老迁碑”戏中所唱,应该是有依据的。
而事实上,戚继光据记载是死在山东蓬莱的,也就是他的祖上世袭做官的地方。但他为什么会和千里之外的义堂发生关系?
纵深
义堂齐姓由戚姓改来
“我爷爷讲,在他小时候,每年除了给祖坟烧纸,还要到戚家祖坟那里烧一烧,因为两个姓氏,本为一家人。”齐生雷说。
首辅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掘坟,此后戚继光也被牵连罢官。“为了保全戚家后人,义堂村的戚姓改字不改音,始姓齐。部分戚氏兄弟还采取了外迁躲身的办法。”齐生雷说。
“我也知道在山东蓬莱和献县有戚继光的墓,本村的戚继光墓虽然目前已不存在,但这割不断戚继光和义堂的关联。”
“1955年到1956年,凡在柏林庄上过高小的人都知道,当时有一个大个子校长叫刘英科,他教授历史。当讲到民族英雄戚继光时,校长肯定地说,戚继光是义堂人,义堂关帝庙里有一块关于戚继光的碑,碑上有介绍。老校长说的这个关帝庙,就是由戚家大祠堂改成的,村中吴义小学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关帝庙。”齐生雷说。
据《获鹿县志》记载,戚继光的祠堂是明代后期义堂村民修建的。戚继光的墓、碑、祠在义堂有多处,其中大多数六十岁以上的人见过的一处,是在村西北原国营农场西北角内侧,今银都花园红楼西头。齐生雷说,当年因征地,为戚继光迁墓时,墓中出土过铠甲。在今义西街北头变压器下附近,就是原戚继光的墓地。在义西街翻修时,这里曾塌陷,应该另有墓室,但当时没人在意,现在想挖,已没机会。
他说,义堂关于戚继光的传说和证据还有一些,他下一步的工作是到山东蓬莱,那里可能有戚氏族谱,像戚继光迁碑,这么大的事,族谱上不可能没记载,另外从族谱上可能会找出两地戚姓的关联。
◎戚继光生平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山东登州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誉为民族英雄。 (文/记者 安文联 图/记者 张海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