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蜗居在北京的年轻人,年龄二三十岁,最大的35岁,最小的21岁,有留学归来后又放弃高薪的无业者,有刚毕业挤在地下室的程序员。而他是一位想做点自己的事的摄影初学者。因为他的摄影项目“面孔”,一百多位年轻人走进了他的镜头,向他倾诉着自己的北京故事。
阿三,原名吴玉征,三十岁左右,北京一家IT媒体的记者。
“一名文字记者。”阿三拨弄着手里的一架属于入门级的大画幅胶片相机补充说,“我也喜欢摄影,在这个摄影项目里是摄影师。”
2007年,阿三30岁,写过小说,玩过摄影,有稳定的工作,但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偶然间在机场看到一本杂志,介绍一位国外的摄影师,邀请当地居民到摄影棚里免费拍标准照,然后建立了一个名为“面孔”的城市人影像资料。
“好像也不是很难哦。”这则报道触动了阿三内心压抑很久的曾经是文艺青年时的理想。他决定照此做点事,尽管他只是一个还不能完全把握摄影技术的摄影初学者。
他把他的摄影项目也取名为“面孔”。
写文案,发帖子,召集愿意接受拍照和采访的年轻人。先是熟人,后是网友,然后网友的网友,两年下来,阿三已经拍摄了100多位“蜗居”北京的年轻人。“他们挤在地下室或者群租的房子里,尽管生活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大部分人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也许就是他们还留在北京的理由。”
每次拍照都是一次奇妙的思想旅行。阿三作为一名倾听者,总是要和被拍摄者先聊上一两个小时。等待相互间熟悉了,才开始架起相机。很多拍摄者后来都成了阿三的朋友,继续保持着联系。“理想经常跌落到现实里,采访过的人有些已经离开北京,或者回老家,或者到外地工作。”
阿三觉得自己的照片拍得不成熟,他期望能够达到德国著名的摄影家桑德的水平。他笑了笑,“这也只是一个理想。”
文/记者 翟红刚 摄影及图说/阿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