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16时许,北京大兴发现灭门惨案,一家六口家中被害,最小的年龄不到两岁。11月28日凌晨4时,接到北京市公安局协查灭门惨案嫌犯的紧急通报后,三亚警方连夜部署,先后出动近百警力进行搜捕。下午5时50分,在河西路某休闲会馆将刚抵达三亚不到10小时的李磊抓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落网嫌犯李磊竟是被害家庭的80后男主人。李磊初步交代了杀妻灭子原因缘于长期家庭积怨所致。
记者获悉,羁押在三亚的李磊将在今晚8时左右被北京警方押解回京受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认为,从目前公布出来的信息分析,李磊存在“精神病”的可能性比较低。
案发
一家灭门 男主人嫌疑重大
11月27日下午4时,北京大兴区清城名苑的气氛开始凝重,14号楼3单元2层王美玲一家6口被发现死于家中。
6人均死于利器,而且凶手在杀死6人后,对现场有过清理,遇害人当中有王美玲、她的两个儿子(最小的不满两岁,大儿子6岁)、她的公公婆婆,还有一名年轻女子,是王美玲的小姑子。而遇害6人的户主李磊不知去向,他在北京经营了一家快餐店,此前曾做过美发、金融等生意,他们一家刚从北京天宫院搬到清城名苑,网友“大肥二胖”发帖称,据说李家从天宫院搬迁到该小区后,获得了60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6具冰冷的尸体被一具具抬出,尸体被蓝色的塑料袋包裹着,现场拉起了警戒线。究竟是什么原因酿成这起灭门惨案,凶手又是何人?北京成立专案组连夜开展工作,迅速锁定了该户男主人李磊有重大作案嫌疑。
专案组工作中发现李磊案发后已经搭乘火车南下,很可能逃往海南省。
布网
三亚设伏 火车站疑犯未现
28日凌晨4时,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协查“11·27”大兴区特大杀人案重大嫌疑人李磊的紧急通报通过省刑警总队转发至三亚市公安局。
通报称,“11·27”大兴区特大杀人案重大嫌疑人李磊(男,29岁,北京市大兴区人)可能乘坐北京到三亚的T201次列车将于当日上午7时许到达三亚火车站。
接到通报后,三亚市长助理、公安局长王少山连夜部署协查布控工作,接下来一张巨网已经铺开,悄无声息地等候着犯罪嫌疑人李磊的到来。
由刑警支队、巡警防暴支队、荔枝沟派出所、火车站派出所等单位60名民警组成的抓捕组立即连夜集结,熟悉掌握嫌犯的年龄、身高、体态、体貌特征和个人基本情况,按照既定方案在三亚火车站设伏,秘密封锁车站通往外界的各条道路。
上午7时,T201次列车缓缓驶进三亚车站,乘客从出站口依次而出,抓捕民警立即按既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然而让抓捕民警意外的是,经过认真、细致的排查,这趟车并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李磊的踪迹。
五楼开房 嫌疑人身影乍现
李磊呢?难道是嫌犯没有来或是中途下车改换其他车辆进入三亚?在火车站没有发现李磊,三亚警方重新调整部署警力,在进入三亚的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全市各宾馆、酒店全面排查布控。
李磊没有出现,但是排查工作并没有懈怠,临近中午,三亚警方获取一条重要线索,有一名体貌特征与李磊相近的可疑男子已入住汽车站附近的某酒店。
民警立即来到该酒店调出监控录像,李磊的身影出现在录像中,并在酒店5楼开了间房,但已经离开酒店,没有退房。
警方立即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研究抓捕方案,鉴于该酒店处在闹市区,嫌犯所住房间的窗户便于脱逃,此时面对的是血刃6条鲜活生命的凶残歹徒,警方确定了“出其不意,一招制服”的抓捕原则。
抓捕组在该酒店附近分成蹲守、跟踪、接应三个小组,在酒店附近布控,伺机在人群比较稀少的地段,一举将其制服。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蹲守,嫌犯终于在酒店前面出现。李磊非常狡猾,他外出购买了新衣服,用于掩人耳目,在返回住处的时候,没有马上步入酒店,而是直接走过酒店一段距离之后发现没有异常这才折回。
由于路上行人众多,嫌犯身上是否携带凶器未明,恐误伤无辜,民警没有立即抓捕,而是便衣跟踪,等待出击时机。
落网
十个小时 到三亚半天被捕
进入酒店不久,李磊再次离开,并没有坐车,而是步行前往河西路某休闲会馆,该会馆以洗浴服务为主,下午5时50分,抓捕时机终于来临。
李磊消费完毕步出休闲会馆,在空旷的会馆门前,布控民警果断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摁倒制服,一副铮亮的手铐牢牢地反铐住他的双手,押上警车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并移交给赶到三亚的北京办案人员审理。
李磊被制服时,并没有反抗,当他被押解上警车时,眼神中透出一丝绝望,此时他刚到三亚不到10个小时。
案发现场已经更换防盗门
今天上午,记者在清城名苑小区14号楼3单元2楼看到,房间的防盗门已经更换为新门。旁边的墙壁上墙皮有明显脱落,还留有警方当时破门的痕迹,住在10层的大姐跟记者讲:“实在是太残忍了,连自己的孩子和爹妈都不放过。”住在14号楼的一位大妈则表示,现在每次走过3单元,心里都觉得冷飕飕的。
交代
六条人命 起杀心只为琐事
突审李磊的地点在三亚市新居派出所,这里距离抓获他的地点不足1公里。
记者在审讯室里见到了李磊,他戴着手铐,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袖T恤,神色凝重,时不时垂下脑袋。
18时,突审正式开始,李磊被抓后仍心存侥幸,极力否认其杀人潜逃的事实,从18时开始,正义与邪恶在小小的审讯室里交锋,经过两个小时的艰苦突破,李磊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终于崩溃。
20时左右,沉默已久的李磊犹豫了片刻后终于开口说话,向办案人员要了一根烟,民警随即递上一根香烟,他神色凝重地抽着烟,在一根香烟的工夫里,李磊的心理防线犹如燃尽的香烟一般崩溃,开始供述骇人的犯罪事实。
李磊交代,从小父母就对他的管教非常严厉,结婚后妻子在家里又过于争强好胜,加上自身性格内向,长期的家庭积怨在他心中累积,最近几个月,家里的矛盾更加突出,11月23日晚上终于爆发出来。
23日整个白天,李磊都在他的快餐店内度过,晚上和朋友一道吃晚饭喝酒,22时左右,他驾车返回家中,事前他拨打妻子电话让妻子回家看孩子。
回到家里后,除了妹妹在房间里玩电脑,父母、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已经入睡,他来到卧室,抽出事先准备好的单刃刀将妻子杀害,随后又来到妹妹的房间,将其杀死,后又将闻讯赶来的父母残杀。
将父母妻妹杀死后,李磊一个人呆坐在客厅里,想到自己逃亡后两个孩子没人照顾,一个小时后,他又走进卧室,用刀将熟睡中的孩子捅死。他交代,杀子时他闭上了眼睛。
作案后,李磊清理了现场,驾车离开了小区,6名亲人的尸体躺在家里,家里真是死一般的寂静。
一日万元 逃亡中拼命挥霍
23日事发前的当天下午,李磊就已经购买好24日晚8时从北京开往深圳的火车票。杀了全家6口后的第二天,他搭乘该列车南下深圳。他在深圳一家酒店住了两天,由于意识到被抓是迟早的事情,李磊在逃亡途中挥金如土,每天要花费上万元。
在深圳停留两天后,又再次南下,这次他选择的交通工具是长途客车,目的地则是天之涯海之角的三亚。
27日上午,李磊乘车前往三亚,并于28日早上9时抵达三亚,然而也就是短短的不到10个小时之后,三亚警方就终结了他的逃亡之路。
结束审讯后,李磊被民警押往看守所羁押,从新居派出所到看守所近10公里,一路上李磊留恋地看着街景,随行人员问:“为什么想到来三亚?”“之前没有来过三亚,看了地图便过来了。”
押解李磊的车辆到了看守所,民警将李磊押下车,李磊表情复杂,他四目向上环视了看守所冰冷的大门以及高墙,这个连杀6名亲人的凶手的身体发出阵阵剧烈的颤抖。
解析
“精神病”可能较低
“现在案件中的许多重要信息还没有公布,仅凭已经公开的信息,还难以判断李磊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说。
李玫瑾说,从目前公布出来的信息分析,李磊存在“精神病”的可能性比较低。特别是他在先后杀害妻子、妹妹和父母之后,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犹豫,才向两个儿子下手,证明他至少在此期间经历了思想斗争。“因为现在不知道李磊平时的酒量怎么样,也不知道他酒后是否容易处于失控状态,所以很难判断他在行凶时是不是属于酒精控制下的失常行为。要想弄清这一点,必须向他周围的人,包括在行凶当晚,李磊在喝酒时是不是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受到某种刺激的情况。但不管怎么说,他在此后杀掉两个儿子,是经过考虑之后做出的选择。”
另一个关键问题则是李磊行凶时使用的凶器。李玫瑾认为,判断他是酒后临时起意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凶器究竟何时出现在家里”是个很重要的参考要素。“‘这把刀一直就放在家里’和‘一个星期以前刚拿回来’将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判断结果,现在我们只能等到更多的信息公布出来才能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现在就来分析李磊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失之偏颇。”安然 J060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深究李磊为什么要这么干,比简单的判罪更重要,”从事危机干预研究的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教授高锋认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虎毒不食子”,李磊的行为从犯罪心理的角度来看,是严重不合逻辑的。应该找到导致李磊犯下如此罪行的心理“幽灵”,否则此案将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和遗憾。
高教授认为,导致杀亲灭门的原因,一是可能犯罪行为人本身患有精神隐性疾病或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亲朋同事并不清楚其患病,二是行为人所受的家庭教育极其失败,和家庭之间已经产生长期的、深层次的对立和矛盾,一旦受到某些事件的刺激和诱发,从外界施加的压力陡然加大,会导致嫌疑人在激情之下实施犯罪。
“目前李磊作案的动机非常模糊,而且有异常出格之处,比如他只对家里人有仇恨,在杀掉全家后并没有自杀的倾向,在逃亡过程中还挥霍钱财,这是极端不正常的,”高教授认为,一般人在激情犯罪后,都会恢复清醒状态,有的还会产生悔恨心理,而李磊在杀死全家后,从表面上看并无悔意,不太符合正常逻辑,而且家人都被杀死,所有的积怨只有他自己清楚,外人是很难揣测具体原因的。
高锋说,此案带给人们的警示是,与学校教育相比,目前社会缺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正确引导,不平等的高压式家庭教育或者棍棒式家长教育都是错误的,极易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而社会竞争的深层压力也是容易导致犯罪的原因,应该关注人们在社会竞争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王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