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就是否收取拥堵费等交通难题破解办法征民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杭州就是否收取拥堵费等交通难题破解办法征民意
2009年11月21日 06:00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你是否赞同杭州对机动车总量实行控制?对车牌实行有偿拍卖还是无偿摇号?你是否赞同早晚高峰在市区部分路段收取拥堵费……11月19日,不少杭州市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调查问卷。

  从这天起,该市开始发放1.5万份《杭州市解决“停车难”问题民意调查问卷》,被调查人群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省市区机关干部、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社区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外来务工者代表等。一周后,调查问卷将全部回收,11月底,杭州市统计局将公布调查报告。

  行路难、停车难,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称这“交通两难”为特大城市的“癌症”。此次就相关问题开展问卷调查,问计于民、集中民智,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交通两难”,越治越难

  早在去年4月8日,杭州市委、市政府便召开了破解“行路停车难”的专题会议,决定就与有车族和无车族息息相关的十大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去年7月1日,“停车新政”正式实施。

  一年多来,“停车新政”通过落实“应划尽划、有偿有序、严管重罚”,最大限度挖掘和增加了停车泊位,降低了部分区域和路段的停车收费,有效保障了行人路权,成为杭州破解“行路停车难”的新亮点。

  然而,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不容乐观:截至今年9月,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的汽车保有量为52.2万辆,同比增长15.6%。其中城区9月份新上牌照汽车8131辆,平均每天新上牌照汽车约400多辆。

  杭州交警支队支队长赵野松表示,按计划今年要新增8000个停车位,但到现在还有1384个没着落,越往后挖潜的难度就越大。

  交通专家分析,杭州“行路难”是因为新建道路增速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杭州每年都在更新道路,目前主城区新建道路面积每年的增速在7%到8%左右,然而道路资源依旧十分紧缺,私家车的增幅高达30%以上。而“停车难”的根本症结是机动车增长太快,停车泊位的增加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

  一位在高架值勤的交警说:现在上塘中河高架每天严重超负荷运作。2006年,上塘中河高架最高的日单向流量达9万辆。而现在,保守估计,每天平均单向流量超过了10万辆。

  12道难题问计于民

  日前,在汇集有关部门意见后,杭州列举了12个具体问题,问计于民。市统计局设计调查问卷,开始通过登门走访、发放问卷、网上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民意。

  你是否赞同杭州对机动车总量实行控制?是否对第二辆车或是对第三辆车购买者增加费用?对车牌实行有偿拍卖还是无偿摇号?你是否赞同早晚高峰在市区部分路段收取拥堵费?你是否赞同本地车辆停车一律实行刷卡收费,并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

  “绝对听老百姓的。老百姓说可以办,就办;老百姓说不行,我们就暂缓,就不办;多数人赞同的,要敢为人先,克难攻坚,敢于做痛苦抉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

  实际上,在“是否控制机动车总量”、“是否收取拥堵费”等热点问题上,杭州近年来已经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2007年,《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递交人大审议的草案中就提到,交警部门可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控制机动车总量。在人大审议时,考虑到涉及面大、争议多,最终将“控制交通总量”改为“控制交通流量”。

  “这问题要问问老百姓。要不要控制、怎么控制?对每个家庭的第一辆车控制,还是第二辆或第三辆?”王国平说。

  道路拥堵收费同样引人注目。1975年,新加坡率先实施道路拥堵收费;2003年,英国伦敦成为了世界上第2个实施道路交通拥堵收费的城市。随后,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相继实施了拥堵收费。在国内,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也进行过相关的可行性研究。对敏感问题重提的杭州,显得格外小心翼翼。

  网民共议

  据了解,除了拿到调查问卷的1.5万名杭州市民可以参与调查之外,广大网民也可以登录杭州网参与调查。

  目前,杭州市民已通过各种渠道热议。许多人表示,希望进一步合理规划停车场建设,挖掘和利用现有停车资源;提供相对便捷的停车诱导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八成以上的市民认为,应该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机动车总量。

  市民王妮女士认为,解决“交通两难”问题,要超越问题本身往远处看:“政府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好好下功夫,能规划出起码能解决未来10年、20年问题的规划,不能小家子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想在前面。”(本报记者 李刚殷)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