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罗彩霞”官司起波澜 顶替者要告被顶者(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济南“罗彩霞”官司起波澜 顶替者要告被顶者(图)
2009年11月19日 10:43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郭连霞手持当年德州卫校的毕业证书。 徐洁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7日,郭连霞(又名郭明霞)在律师的陪同下到济阳县法院应诉,但在提交应诉材料时,郭连霞却被法官拒绝了,原因是经调查发现,没有郭连霞这个人。从郭连霞提供的材料看,只能证明她是“王宗红”,而难以证明她是郭连霞。

  10月27日,王宗红把郭连霞告到了济阳县法院,称其在1988年中考录取中,被后来成为济阳县中医院医生的“王宗红”(郭连霞)冒名顶替上了中专。并提出因郭连霞的冒名顶替,使王宗红的姓名权、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受到了严重侵害,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100万元。

  尽管在上中专以前一直在用郭连霞这个名字,而且如今家人和村里人依然称呼她“连霞”,但由于所有证件上的名字都是“王宗红”,因而郭连霞不能证明自己是“郭连霞”。

  济阳县法院法官说,他们经调查发现,无论是户籍档案中还是身份证信息中,济阳县并不存在原告所起诉的郭连霞。由于不存在郭连霞的身份证号和户籍信息,因而郭连霞作为法律上的人已经不存在了。由于两个“王宗红”的身份证号等信息并不一致,因而现在存在两个法律意义上的“王宗红”。

  “这样来看,我们当初给你送达应诉通知书并不恰当。”这名法官说,因而他们不能收下郭连霞的应诉材料。

  原告律师告诉记者,他的当事人将更改被告名称,继续把官司打下去。郭连霞的律师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应诉材料,并准备起诉王宗红,因为他们有证据显示“郭连霞家与王宗红家曾就此事达成过协议,郭连霞用王宗红的名字上学,王家是知情的,并拿了郭家的钱”。但对于这种说法,王宗红并不认可,称自己没有拿过郭家的一分钱。

  事件回放

  今年10月27日,一份递交至济阳县人民法院的起诉书揭开了尘封21年的冒名顶替上学事件。这宗济南版“罗彩霞”案件中,原告王宗红在1988年中考录取中,被郭连霞以“王宗红”的名字冒名顶替上了中专。1992年,被告郭连霞毕业后分配到济阳县中医院工作,而王宗红则外出打工。今年8月底,济阳县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已核实此事,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分。10月27日,王宗红起诉郭连霞等相关责任人,索赔损失100万元。

  郭连霞 当年用500元“借”证

  11月17日,在郭连霞的老家——济阳县崔寨镇高道口村,老家人仍然叫她“霞”。郭连霞说,1988年,德州卫生学校开设一个自费班,学费5000元,在济阳有4个招生名额,按照当时招生政策,必须有中专考试准考证,同时需要在卫生系统内部“有关系”。

  当时初中毕业的郭连霞没有参加中专考试,但她有位亲戚在卫生系统工作。恰好他们打听到王河村有个王宗红参加了中专考试,但考试落榜。

  郭连霞的姐姐郭卉说,当年9月,她与一位与王宗红熟识的小姐妹一起找到王宗红家,“借”走了王宗红的准考证,还给了王宗红500元钱资助她复读。 “‘借’准考证是经过王宗红同意的,我当时记得没有发录取通知书。”郭卉说。

  郭连霞说,1992年,她从德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济阳县中医院,成为麻醉科医生。此后,王宗红的家人多次找来,以当年顶替上学为由索要财物。为彻底了结此事,郭家与王家在1994年签订了一份“契约”。

  17日,郭连霞及其丈夫拿出一份签于“1994年元月21日”的“契约”复印件(左图),“契约” 原文写道:“关于王宗红与郭明霞一事,郭明霞以伍仟元助王宗红求学之用,了结此事。”

  “契约”签名为王宗平和郭亭贞。据了解,郭连霞又名郭明霞,王宗平是王宗红的哥哥,而郭亭贞是郭连霞的父亲,证人为当时高道口村村委会主任冯兴宽。

  17日,记者见到了现年57岁的冯兴宽。他说,他与王宗平是同学,因此成了郭王两家的调停人,郭家给了王宗平5000元,希望就此了结此事,不要再向郭家要钱,王宗平同意并签了字。

  郭连霞说:“我承认顶替上学违法,但王宗红当时知情,我们也多次给过钱。”

  王宗红“我5分钱也没拿到”

  如今的王宗红与丈夫一起在济南西部卖汽车配件。18日,从王宗红的口中,记者听到了事件的另一个版本。

  王宗红说,1988年中考结束后的一天,郭连霞的姐姐和妈妈找到她,郭连霞的妈妈对她说,郭连霞有一个在河南参加招工的机会,但必须要参加过中专考试,能不能借准考证用用。王宗红说,之前她与郭连霞是同级但不同班的同学,知道对方。

  当时,16岁的王宗红从初中学校——青宁乡中学了解到,她没有被中专录取,此时,她已经连续复读3年,心情很低落,考虑到准考证在自己手里也没有用了,对方又是去参加招工,于是就给了郭连霞的妈妈。她说,她记得很清楚,她还把照片从准考证上扯了下来。“我的准考证是被他们骗走的,我当时经验太少,如果知道他们拿着去上学,我说啥也不会给他们。”王宗红强调。

  王宗红说,后来有一天,她的母亲到济阳县中医院看病时意外听说,该院有名医生也叫“王宗红”,籍贯等信息与自己的女儿一模一样,心生怀疑并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对于拿过郭家钱的说法,王宗红坚决否认,“当时,郭连霞的姐姐和妈妈压根没有进我家,怎么给的我们家500块钱呢?别说500,我5分钱也没拿到。”

  王宗红说,怀疑被顶替后,她的哥哥王宗平确实找过郭家,后来郭家找王宗平去喝过酒,但不知道有没有签过“契约”及拿过郭家的5000元钱。王宗红说,哥哥王宗平一概回答“记不清了”。

  王宗红说,在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的调查结论出来以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被录取,是调查报告上说:“1988年,郭连霞用王宗红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学生档案伪造了户口迁移证后被德州卫校88级医士专业委培班录取。”

  当事者说

  王宗红:100万改变不了我的人生

  在济南西部某汽车配件城,今年37岁的王宗红与丈夫开着一家店面。“落榜”之后,王宗红来到济南打工,她干过仓库保管等各种体力活。

  王宗红说,得知“罗彩霞事件”后,她经常为自己的遭遇流泪,但郭连霞毫无向她忏悔的意思,这是她之所以要以法律讨个公道的原因。

  有人惊讶于她提出如此巨额的诉讼请求,“你认为100万多吗?”王宗红在电话中对记者说,“100万也改变不了我的人生,在1988年的形势下,如果去德州卫校上学的是我,我现在就会有稳定的工作,退休后有经济保障,人生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郭连霞:工作丢了,很怕见熟人

  济阳县对该事件联合调查后,决定开除郭连霞公职,一直回避媒体的郭连霞走了出来。郭连霞说,9月1日,济阳中医院把辞退的消息通知了她,第二天开始,她就再没去上班。如今,郭连霞一家仍然住在济阳中医院的宿舍楼中,她的丈夫在济阳某乡计生站工作。“刚被辞退时,她天天哭。”郭连霞的丈夫说。

  “被辞退时,我真是接受不了,我几乎不下楼,怕见到熟人同事,怕遭到异样的眼光。”郭连霞说,现在,她没有工作了,每天在家做家务,年老了也将没有任何保障,改变农家女命运的愿望又归了零。

  “最心疼的还是孩子。”郭连霞说,孩子也替妈妈背负着压力。事情经媒体曝光后,女儿的同学也都知道了此事,女儿在学校里开始少言寡语,她多次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你跟我说明白。”

  “现在妈妈跟你说不明白。”每次郭连霞都只能模糊地回答。

  王宗红父亲:顶我女儿上学者没打招呼

  谈及王宗红当年中考的事情,王宗红的父亲、今年75岁的王维思回忆说:“我家三个儿子一个闺女,王宗红最小,我们一直希望家里有人能考学考出去。复读两年后,王宗红1988年又参加中专考试,但始终没有等到消息,我们就以为她又没考上,让她去打工了。几年后,我老伴因肺病去县中医院住院,发现医院也有个名叫王宗红的,这才知道我女儿被冒名顶替的事儿。”

  记者问:“当年有人冒用你女儿的名字去上学时,对方跟你们打过招呼吗?”王维思说:“不知道,一点都不知道!要不是老伴去医院看病,我们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当年如果知道拿钱可以让闺女去上学,我们肯定会凑钱让她去上,因为她在家里最小啊!”

  记者手记:当年荒唐行为如今害人害己

  21年前,在家长和亲友的联手努力下,济阳县16岁的农村女孩郭连霞得以改名换姓,并堂而皇之地以同学王宗红的名字进入了德州卫校。对于郭连霞而言,从此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人生。21年后,当一切大白于天下,当年的郭连霞命运再次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两个“王宗红”本是同学,21年前也都刚刚初中毕业。不难想象,无论当年各自的家长如何安排她们的未来,她们或许只能身不由己地服从。也许,当年的郭连霞并不明白改名换姓的全部意义,更不清楚这背后是难以见光的违法乱纪,而那些亲手操办此事的亲历者却个个心知肚明,今天的结果是他们未曾想到的。

  济阳县委已对此事有了说法,把当年的操办人也揪了出来。但四个责任人中,早在21年前,就有一人因它事而被判刑与双开,另已有两人去世,而另一人也已退休,只得了一个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这个结果尽管来得晚了很多,但终究有了一个交代,让当年用权力挑战法律的人曝光于世。

  尽管当年只是身不由己地被安排,可郭连霞除了“王宗红”这个名字,她因当年改名换姓得到的学历、工作等都已失去。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王宗红”也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并已牵连到了她的三口之家。

  无论当初她们是有意还是被动,也不管现在她们是自愿还是被迫,她们都必须面对法律的裁决。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1年,当年的违法乱纪并不能因此而名正言顺,即便是当年的真正主角已不在人世,两个“王宗红”作为当事人却必须面对。

  因为,法律理应还社会一个公道。 (宗合)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