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色情"逃避监管出新招 "涉黄"利益链调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手机色情"逃避监管出新招 "涉黄"利益链调查
2009年11月19日 03:45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手机“涉黄”利益链 宋嵩 制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17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遏制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蔓延的势头,切实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自今年以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已持续开展针对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的治理活动。但为何这一现象屡禁不止?背后到底存在怎样的利益链?

  “手机色情”逃避监管出新招

  谈到“手机色情”,成都市某重点中学体育老师向京磊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看到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偷偷看什么。我跑过去,发现一个学生正在展示手机里的黄色图片。那个学生还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老师,你OUT了,现在的手机上网一搜啥都有。网站还会随时把更新的链接直接发到手机上呢!”

  合肥某高校一位姓刘的女生告诉记者,她有一次想用手机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因为输错一个字,居然出现大量淫秽文字链接。点击其中一个链接,居然又打开几个色情网站,不仅可以浏览色情图片和黄色视频,还可以下载。

  200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92亿。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治理手机淫秽色情网站成为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从传统互联网向手机WAP网站转移,这是目前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的新路径。因为当前我国打击互联网淫秽色情力度不断加大,而手机WAP信息量少,规模小,不太为人注意,现在对这方面的监管还不是很得力。

  公安部相关部门人士介绍,现在手机淫秽色情网站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淫秽手机网站通过限制屏蔽来自互联网的访问,或设置两种不同内容的网站页面来欺骗逃避相关部门监管。二是大批手机淫秽色情网站转移至境外。

  利益是手机“涉黄”最大动力

  “手机色情”蔓延为何如此迅速?中国互联网协会负责人石现升表示:利益,是手机网站“涉黄”的最大动力!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开办一个网站,1元钱就可以注册一个域名,租用3个G容量的服务器空间,一年的费用也仅需251元,而一个色情网站从开办到被监管者发现,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周期足以使网站的开办者获得高额利润。

  上海市公安机关不久前查处的一起案例,为人们揭示了“手机色情”背后的利益链条。调查发现,上海“搜蛙情涩网”、“蛙涩网址之家”等网站与数十个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互为链接,这些手机网站系一科技公司所有。公司负责人盛某自2005年开始建立色情网站,将网站流量销售给赢点、挖宝、新时代等网络广告联盟商。其先后开设了40多个大型手机淫秽色情网站,并以网站广告费收入的30%作为回扣,诱使专职员工维护和推广这些手机淫秽色情网站,从中获利100余万元。

  那么,“手机色情”网站背后还有谁是受益者?四川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志跃介绍,接入运营商是“手机色情”的重要受惠者。一些接入运营商将电信、移动的部分线路买断,再将这些线路分租给其他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即使色情网站被关闭,他们还可以将号段资源重复投放市场再次获利。

  公安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基础运营商也是“手机色情”网站的重要受益者。按照目前的运营体制,手机浏览色情网站产生的费用将首先上缴给基础运营商,再由基础运营商按比例给下线承包商分成。这意味着,流量越大,受益越高。

  实名支付能否造就“网络净土”?

  遏制“手机色情”,有哪些难题亟待破解?张志跃说,目前打击网络色情,主要参照网络新闻信息管理条例,处罚额度在1万—3万元,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远远不够。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服务部副部长赵法如认为,目前对“黄色网站”的界定还比较模糊,这给手机防黄软件的开发也带来一定难度。

  公安部门发现,一些运营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建立屏蔽过滤措施,致使手机用户可以轻易浏览下载淫秽色情信息,造成手机用户信息传播秩序混乱。

  为加强打击的针对性,公安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手机网站接入管理,对未备案或虚假备案的网站一律关闭;加强对手机网站联盟、广告联盟和增值服务商的监管,要求其落实对下线网站内容的审核责任;督促运营商尽快解决手机实名和上网日志留存问题;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严禁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代收费服务,严禁为手机网站提供非实名支付服务。(新华社记者 韩冰 朱锋 叶建平 邹伟)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