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晚于重庆“念叨队”成立的成都“妈妈城管”,因遭遇暴力抵抗,队员们纷纷“辞职”。同样靠一张嘴巴,劝导小摊小贩的大渡口区松青路社区“念叨队”,凭借不停念叨,把小摊小贩扎堆的小区道路变得干净、整洁,无人再敢乱摆摊。可是,“念叨队”却没了念叨对象,上月宣布解散。队员们称,是光荣“下岗”,但有人却说,这是柔性执法又一次遭遇打击。
不当唐僧
嘴巴挺痒痒
“嘴巴挺痒痒的。”作为“念叨队”的元老,家住松青路社区锦天华园3栋4楼的周成芳,走在松青路,看见道路两边没有一位小摊小贩,微笑着感慨。她很怀念在“念叨队”的日子,还想像以前那样,每天一早出门,双手叉腰,走在社区小路上,遇见有乱摆摊的,就开始念叨。
68岁的周成芳打趣,现在嘴巴再痒,英雄无用武之地。瞧!这道路多干净和整洁呀。打从“念叨队”6月底成立以来,那些小摊小贩,被念叨久了,只得“投降”,乖乖搬进农贸市场。虽然偶有反弹,但被巡逻的“念叨队”一发现,嘴巴一念叨,也被成功劝导回市场。
没有对象
“念叨队”解散
“‘念叨队’成立一个多月以来,成功劝说了20多个小摊小贩。”新城明珠5栋9楼的罗守国感慨。“念叨队”队员李双云直言,从8月中旬至今,社区没有乱摆摊的,环境也变得整洁、干净。
李双云称,清闲地过了一个多月,大家都觉得“念叨队”的使命完成,可光荣“退休”。想了几天,大家一合计,在10月下旬,正式解散“念叨队”。他认为,“念叨队”与成都“城管妈妈”不同,并非因遭遇暴力阻挠发生辞职门事件。而是十名队员,主动申请“下岗”。
“生活恢复平常。”罗守国笑说,离开“念叨队”,自己又像以前一样,起床做早饭,逛街买菜,锻炼身体,陪老伴打麻将等。只是,走在街上,看到有小摊小贩,就想到自己念叨的样子。
仅凭张嘴
难打持久战
对于解散“念叨队”,队员王富珍觉得,虽然“念叨队”比“妈妈城管”强,是带着胜利和光荣“下岗”,但毕竟只是民间行为,最后逃不过解散的宿命,一切皆是情理之中的无奈。在她看来,仅靠一张嘴或十张嘴,是很难将胜利坚持到底的。大家毕竟有各自的生活,小摊小贩们在“念叨队”消失后可随时“反扑”。
“应该建立一种制度化的管理。”队员朴贵珍感慨,“念叨队”完全可行,只是,要打持久战,必须由有关部门牵头,联合社区,建立一种制度化的管理,并赋予“念叨队”一定的权利,来协助城管监督和管理。就如同协勤一样,配合交警的工作。 记者 汪云剑 摄影报道
反应
居民:人人都应是念叨队员
家住松青路社区锦天华园5栋的王乃文说,社区环境,不是靠几个人或一群人,而是要靠人人参与,才能把社区环境做得更好。虽然“念叨队”解散了,但大家要像念叨队员一样,看见有乱摆摊的,就上前劝导,把整洁的社区环境保持下去。
市民:应当由城管来念叨
新华书店集团员工张好称,和武汉城管的“眼神执法”一样,社区的“念叨法”,都没有法律做支撑,即合理不合法。她认为,小商小贩也要靠法律约束,而不能靠念叨约束。最管用的方法是有法可依。如果要念叨,应该是由城管来念叨。像这样每天都来念叨,解散是迟早的事情。
社区:
无执法权丧失生命力
松青路社区主任肖朝玲坦言,“念叨队”成立几个月来,每天都坚持上街巡逻,十位居民很敬业、很用心。现在解散了,还挺舍不得。
肖朝玲认为,组建“念叨队”,是居民自发的公益行动,属于义务帮忙,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也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原因之一。并且,尽管“念叨队”队员多数是热心的居民,或退休在家的大爷大妈,但是,毕竟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如果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在“念叨队”,多少会影响家庭生活。
我有话说
城管并未因此有压力
余浩 大渡口区八桥镇镇政府城管执法队队长
“念叨队”的做法值得肯定。老百姓组建“念叨队”,是对城管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仅没有“吃醋”,感到有压力,反倒对市民的这种办法大加赞赏。“念叨队”和城管执法,是互为补充,不是互相冲突。
“念叨队”,可避免双方情绪激化,便于管理。有了“念叨队”,让劝导为主的执法理念,更加深入每一位执法队员心中。“念叨队”还给了我们另一个经验: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如此一来,就会避免一些矛盾。
对于“念叨队”的解散,我觉得很可惜,希望居民能多支持和帮助城管工作。
无法律支撑肯定解散
孙元明 市社科院社会学专家
“念叨队”这种人性化的服务,没有法律做支撑,自然会昙花一现。由老人组成的“念叨队”不管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合法,其目的同城管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管理好城市。虽然这种管理的方式不完美,但这种精神,值得肯定。
“念叨队”的成立到解散,可以给城管部门一种提醒,要管好这个老大难问题,可以群策群力,让市民广泛参与进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