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西施”走红网络续:称将来想开化妆品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糖葫芦西施”走红网络续:称将来想开化妆品店
2009年10月21日 10:19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岁安阳女孩儿康晓菡,突然成了名人。

  因为在西安交大门口卖糖葫芦,被这所学校的男生们称为“糖葫芦西施”。出名之后,由于前去采访的媒体记者太多,害怕招来城管惹麻烦,一时不知所措的她甚至被气哭了,推着车子便回去了,连续两天没有出摊儿。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康晓菡。

  “这两天采访实在太多了”

  昨日16时,记者打过去电话,第一遍无人接听,第二遍,记者等了一会后,终于有人接了。

  “你是记者啊?有什么事儿吗?”当听说与记者是老乡时,康晓菡一下子乐了,在一旁嘀咕了几句。“俺爸同意我接受采访了。本来陌生电话我都不接的,也不打算说什么,这两天采访我的人实在太多了”。

  康晓菡,19岁,安阳内黄县豆公乡元村人。初中毕业后,她来到西安,开始跟随父母卖糖葫芦,至今将近5年。

  “我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然后就不上学了,哎,现在想想有点后悔。”康晓菡说,当时还小,到西安玩了两个月。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她开始跟随父母学卖糖葫芦。

  “糖葫芦是个季节性食品,主要在秋冬天卖。夏天没有山楂,做不成生意的。”康晓菡说,每年9月,西安交大学生开学后,她就会来到西安帮助父母做生意,临近春节,就会返回老家休息。“一般是干上半年,再歇上半年”。

  康晓菡说,她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在他父亲一个朋友的带动下,她父母开始做糖葫芦生意,至今已10多年了,去过郑州,洛阳,随后落脚到了西安,在这里一呆就是11年。

  如今在父亲的带动下,他们村已成为了一个专业的“糖葫芦村”,远近闻名。

  “糖葫芦西施”走红大学

  如今,康晓菡和父母在西安租房居住。

  他们三个人白天都在家忙于制作糖葫芦,到下午三四点左右上街。三人每人有一辆三轮车,分别在不同的路段卖糖葫芦。康晓菡的三轮车,一般固定在西安交大南门,前去买糖葫芦的,多是该校学生。时间一长,她开始被学生注意和熟悉了,生意也一直不错。

  让她没想到的是,自认为平凡的她会突然成名了。在西安交大BBS上,康晓菡被学生称之为“糖葫芦西施”,这曾是论坛每日必谈的一个话题。从论坛上可以看出,学生非常热衷这个话题。

  “她长的很漂亮,你们吃过她卖的糖葫芦吗?”热心的学生,打探出了“糖葫芦西施”来自河南,甚至一些人把康晓菡的家庭情况也调查得相当清楚。在BBS上,“糖葫芦西施”很红火,西安交大的校内媒体为此专门采访过她。

  随后,陕西媒体《华商报》跟进,并在10月19日头版刊登出了康晓菡的照片,更是引发了一场网络热潮,康晓菡也一夜成名。

  记者围堵惹来城管被气哭了

  上了报纸,成为网络名人后,康晓菡一开始挺高兴的,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天上午,就有多家媒体电话打来要采访她,“我不是什么名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在下午出摊前,她还专门让父亲跑到西安交大南门“侦查一下”,看到没有媒体守候后,才放心地推出了车子。

  “主要是不想让记者招来城管注意,毕竟我们还要做生意。”康晓菡说。

  10月19日16时许,来到熟悉的地点后,多名媒体记者一下子冒了出来,将她团团围住。

  “没有见过这么多记者,有扛摄像机的,也有拿照相机的。”康晓菡被吓坏了,在卖过几串糖葫芦后,看着城管队员被吸引过来,她被气哭了,推着车子就回家了。

  “受不了,这两天我都不敢出门了。”对于登上报纸头版,康晓菡说,“不该上报纸头版的,要是登在里面一个小角落也挺好的。”

  谈及现在的生活,康晓菡说:“我只想好好做生意,其他啥也不想。”

  知道烧饼哥哥,“确实蛮帅”

  “你知道烧饼哥哥吗?”聊天中,康晓菡突然冒出了一句,“听说他也是咱们河南的。”

  今年4月份,在长沙卖烧饼的信阳小伙包建斌,因为长的帅,也成了网络红人(本报曾对此有详细报道)。听说记者知道,康晓菡笑了,“我一直想看看,他到底有多帅?前天我上网专门找了一下,一看确实蛮帅的。”

  “我们都是在外地打工的河南人,其实都挺不容易的。”说起自己和烧饼哥哥的突然“成名”经历,康晓菡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们也都没啥光荣事迹,他是卖烧饼的,而我是卖糖葫芦的,这算啥名人啊?”

  不可否认的是,康晓菡和烧饼帅哥,两人同样具有青春阳光的外型,这是成名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身上那种勤恳、踏实的作风,赢得了无数人的好感。

  对于成为网络名人,烧饼哥哥包建斌谈过自己的看法:“走红不能当饭吃,还没有卖烧饼来的实在。”包建斌认为,网络毕竟比较虚幻,喧哗过一段时间后也就过去了,要感谢的是,走红确实捧红了他的生意。

  将来有钱想开个化妆品店

  “平时挺忙的,主要是帮爸爸妈妈做糖葫芦,要是闲了,就看看电视。”康晓菡说,她是一个有点内向的人,总体来讲不爱说话,但十分听父母的话。平时闲了,就会和同在这里打工的家乡姐妹们打电话聊天。

  一个人在异乡,康晓菡忙碌之余,有时也会很孤独。

  “前一个礼拜西安下雨了,下了好几天也影响生意。那天我一个人站在雨里,没啥顾客,心里很难受。”康晓菡说,只有生意忙碌时,她才会开心起来,因为这样会赚钱,“我觉得自己蛮能干的”。

  “我对美容、服饰之类的比较感兴趣,等攒够钱了,想开个化妆品店。”喜欢戴耳坠的康晓菡说,平时她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街上的各种美女,“街上只要过去一个,我就能瞄上半天,可喜欢可喜欢”。

  -对话

  记者(简称“记”):糖葫芦多少钱一个?

  康晓菡(简称“康”):那要看是啥样的糖葫芦了。纯山楂的2块,豆沙、核桃仁夹心的,3块钱。

  记:一天能卖多少钱?

  康:少了能卖100多块,好了能卖六七百。

  记:据说有不少人给你要手机号?

  康:(笑了),好些人给我要过,主要都是交大的男生。不过我一般都不给,到现在也只给过两三个人吧。

  记:为啥不给呢?

  康:主要是感觉上学少,跟人家有差距,话说不到一起去。如果他们一直要的话,才给一个,不然太不给人家面子了。

  记:有人给你打过电话吗?都回复吗?

  康:有,也有人发短信,平时我都回,因为不回是不礼貌的。

  记:现在生意跟之前比怎么样?

  康:女孩子卖糖葫芦有优势,交大男生买的特别多。不过这几天来采访的记者太多了,不敢出门做生意了,过一段再说。

  记:平时不忙了都做些什么?

  康:在家看电视吧。我上网不多,打字也很慢。

  记:有什么的打算吗?

  康:(笑)我想自己开个化妆品店,卖东西,然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今报记者 张波)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