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17时45分,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共获荣耀。出生于上海的高锟获得了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
研究促成互联网诞生
在互联网上畅游、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话,或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镜检查,这些改变人类生活的科学事件,都应归功于高锟的发明——“光导纤维”,即“光纤”。1966年,高锟在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信线路。他的设想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争议:有人称匪夷所思,也有人大加褒扬。
随着第一个光纤系统于1981年成功问世,高锟“光纤之父”的美誉也传遍世界。如今,光纤不仅在医学上有了广泛应用,还在生产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由多股光纤制成的光缆铺遍全球,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服务。
在上海完成小学学业
高锟出生在金山张堰镇,在家排行老大。他的父亲用古代一把宝剑的名字为他取名。
上海诗人姚昆田是高锟的表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高锟每次回上海,都由姚昆田招待。姚昆田回忆道,高锟是在上海完成了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学业后,才随家人去了香港,“他从小就爱把家里的玩意拆拆弄弄,自己钻研和琢磨”。童年的高锟先是对化学感兴趣,曾自制过土炸弹。后来,他又对无线电着迷,成功地装了一部收音机。
得知喜讯,姚昆田和亲朋们兴奋不已。他说,同宗的兄弟姐妹每年都有一次聚会,今年的家族聚会正巧赶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可谓双喜临门,“昨天一下子来了50多位兄弟姐妹,大家都为远在异乡的高锟高兴和自豪”。
【人物档案】
高锟于1933年在上海出生,后来随家人前往香港。1954年,他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1957年起,高锟开始从事光导纤维在通信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到1996年,高锟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他和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记者 马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