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来工的17年南下生涯:“生活在逐年变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个外来工的17年南下生涯:“生活在逐年变好”
2009年10月07日 09:2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91年,电视剧《外来妹》从广州台热播到央视,轰动全国。“外来工”群体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

  当时,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广东迎来了外来工入粤潮,他们带着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背井离乡南下,他们工作于城市边缘、生活于社会底层,身世并不显赫却一直默默地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曲折而坚定地向梦想进发。

  如今,在广州打拼了17年,38岁的彭召军重新做回了打工者,期间他做过老板,也曾深陷非法传销,生意曾经风生水起,也曾因儿子遭遇意外而颠沛流离,彭召军代表了在异地努力扎根,坚强生存的外来工形象。

  站在国庆6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外来工蜂涌进城的时期,正是城市飞速发展的时期。最近统计,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相当。许多像彭召军般的外来务工人员,仍前赴后继地南下。他们在异地付出青春、挥洒汗水,为了生活,为了将来的“衣锦还乡”。

  打工仔和老板的身份离合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在此之后,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风起云涌,用工需求大增。这一年,20岁出头的彭召军怀着赚钱念头,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离开了老家湖南衡阳来到广东。

  彭召军先到了佛山,在鞋厂做工人,每天起早摸黑,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因为是车间主管,收入在当时已经算很可观的了”,彭召军最欣慰的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打工永远都出不了头,想搞点事业,一定要做老板!”在鞋厂做了三四年后,彭靠打工积蓄的一点本钱,自己做老板,跟老乡一起做塑料加工。好景不长,后来因为小混混闹事,厂被关了,机器也都被没收了。

  初次老板梦破灭后。彭召军召集开厂时结识的几个朋友,做起当时颇红火的保健品传销。彭召军的下线一度从广东发展到广西北海,又转到桂林,后来因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容易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叫停传销。“到头来还亏了三四万元”;接着,彭还短暂经营过黑网吧,结局大抵相同。

  每每有了发迹的兆头,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搁浅。

  1997年,靠着借来的路费,身无分文的彭召军来到广州番禺投靠姐夫,在姐夫的资助下,他靠之前在鞋厂打工学到的一些技术,和妻子开起了一家鞋店。生意渐渐做大,店里制鞋的机器加到了四五台,彭召军懂得总结教训,他制鞋的同时,做起了员工的培训。凭着低成本的价格优势,那几年,彭召军这个家庭作坊式鞋厂,也开始赚钱,“一年下来,除去开支,还有五六万元。”这时,距彭召军初次南下,已过10年。

  遭遇厄运仍喜欢羊城

  事业刚走上正轨,一场厄运却不期降临。2003年,小儿子小杰因为呕吐等症状,送进番禺区某正规医院。一个多月之后,出院的小杰却因“肠套叠”变成了一个植物人。从此,彭召军走上了曲折的索赔之路。后来,省医学会认定属一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负次要责任,法院据此判医院赔22万元。现在的小杰依旧只能靠吃奶粉维持生命。因为免疫力差,他还经常感冒。奶粉的费用和接二连三的医药费,都让这个家庭依旧捉襟见肘。彭召军挺了过来,患难中他对城市不乏好感。“我不恨广州,我喜欢广州,广州有很多帮助过我的人。”

  2006年,小杰病情趋于稳定,彭召军在番禺一个工业区张罗着开起了士多店,服务外来工,“每年都能赚三四万”。生意刚红火起来,金融危机又猛然袭来。“赚不到钱,就转手了”,虽为个体户,彭召军也深受“金融危机冲击”。

  彭召军学会了开车。2个月前,他应聘到一家公司承办的武广铁路项目里面做司机,每个月4000余元,包吃,接送公司领导往返于各个工地,甚至是菜市场,彭自感“不错”。

  工作虽辗转调换,不知不觉,彭召军生活水平还是逐渐提高了,家里置办了电脑,花了几万元买了一辆日产面包车;以前就睡在狭窄的出租屋,甚至自己开的铺面里,现在番禺的广州新客站附近租了套房子,还常上网跟网友聊天,看新闻,更新自己的博客。

  “等过年了,还是想回趟家。”在他的记忆中,已经有两三年没回家了,而且以前也多是因为生活窘迫回去筹钱。“这次心情挺轻松,打算自己开车回去,把孩子也带回去。”想起“衣锦还乡”,彭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最后,彭召军给祖国的生日送上祝福,也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从我记事以来,就能一直感受到家人的生活在逐年变好。希望祖国能越来越强大,特别是让我们农民工能更实在地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图/文本报记者谢庆裕 实习生袁喆高巍)

  彭召军

  我喜欢广州

  记者:近20年了,你从打工仔到小老板,现在又变成打工仔,心理有什么变化?

  彭召军:打工的时候就一直很想做老板,而且做过一段时间的老板后,现在再打工,心理挺失落的。不过现在打工也只是个过程,先奠定基础,找机会做工程的对外发包,甚至想过以后有了资金自己开公司,自己当老板。

  记者:身边有不少工友都急着落户广州,你也想成为“新广东人”的一员吗?

  彭召军:他们是觉得广州的户口值钱,也能享受到很多的优惠政策。我喜欢广州,我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广州人也很好,我没有遇到过排斥我们外地人的。广州现在对我来说只是个过渡站,在广州买房也只是暂时安居,以后要回老家。

  记者:近20年了,你从打工仔到小老板,现在又变成打工仔,心理有什么变化?

  彭召军:打工的时候就一直很想做老板,而且做过一段时间的老板后,现在再打工,心理挺失落的。不过现在打工也只是个过程,先奠定基础,找机会做工程的对外发包,甚至想过以后有了资金自己开公司,自己当老板。

  记者:身边有不少工友都急着落户广州,你也想成为“新广东人”的一员吗?

  彭召军:他们是觉得广州的户口值钱,也能享受到很多的优惠政策。我喜欢广州,我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广州人也很好,我没有遇到过排斥我们外地人的。广州现在对我来说只是个过渡站,在广州买房也只是暂时安居,以后要回老家。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