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6月23日,拥有旅游接待中心、红色主题广场商铺、红色记忆步行街、旅游度假酒店、人民公社大食堂、红歌红舞广场、红色婚庆礼仪广场、休闲体验公园等八大主题服务区的韶山旅游服务中心前期工程--人民公社印象城基本完工。 中新社发 肖前辉 摄
中新网韶山十月一日电(刘双双 何浪 韩双亮 )新中国成立60年,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韶山已由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山川秀美、旅游兴旺、城市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记者近日走访这里,深切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红色旅游“旺”韶山
山岭青翠欲滴、田野金浪翻滚、景区游人如织。钟灵毓秀的韶山,以其流光溢彩、业兴人旺的崭新面貌,迎接祖国母亲的六十华诞。
当初,正当韶山人寻找“富民强市”之路时,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了。韶山人认准旅游是韶山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潜力之源。2004年初春,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随之“一号工程”建设全面铺开,给韶山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几乎全国所有的副省级城市都汇聚到了建设毛主席家乡的旗帜之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更是在这里开展了“五个示范工程”的建设,一些民间资金也向基础设施建设汇聚,韶山的水、电、路、气、通讯和宾馆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游客的面前。韶山终于有了令游客游得愉快、玩得惬意、吃得香甜、住得温馨的多元保障。
为规范、优化服务质量,韶山在鼓励企业与市民投身旅游产业建设的同时,成立旅游综合治理办公室,建立规范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几十个综合治理巡逻队员昼夜不停穿行在各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网点之间;标有收费标准、举报电话等内容的“温馨提示”牌,悬挂在各景点最醒目的位置。
近几年来,围绕“领袖故里,革命摇篮”主题,“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我爱韶山红杜鹃”、“百万自驾车韶山行”等大型旅游促销活动此起彼伏。韶山旅游已由单一的瞻仰型旅游向生态、文化、会展、乡村等领域全方位拓展。2008年,韶山共接待旅客360万人,旅游创收6.53亿元。今年上半年,来韶山旅游的人达到231.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6%和68%。旅游产业已经坐牢全市经济的第二把交椅,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头号功臣。
三大工程“强”韶山
驾车从长沙市河西启程,经长(沙)(湘)潭高速公路西线,转上瑞高高速公路到韶山高速公路韶山站出来,时针正好压在45分钟的刻度上,而同时从湘潭市出发的朋友,一刻钟以前就到了韶山。韶山高速公路让韶山已经融入省会长沙1小时和湘潭半小时经济发展圈中。
韶山高速公路,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一揽子项目中的一个,自2008年12月26日竣工通车后,给韶山带来的不只是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的变强。更为实惠的是,韶山有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支撑点。位于韶山高速公路出站口的永泉科技园,是伴随着韶山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而破土开园的,伴随着韶山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永泉科技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不仅填补上了韶山高新技术产业的空白,还成为了韶山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004年,中央确定在韶山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一年过去,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在韶山实施“五个示范工程”建设。同年6月,全国人民“共建韶山工程”启动。伟人故里韶山,从此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空前盛世。
细心的人可以看出,在这三大工程中,既有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又有物质文明建设项目;既有产业建设项目,又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正是这三大工程,把韶山推向了“富民强省”的快车道。
在当前“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韶山有了新的定位:建设韶山城乡统筹示范区。韶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实施既定的战略发展重点,以连续3年跻身全省经济发展快县十强为见证,韶山建设富民强市的伟大事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展现出乘风破浪、快马加鞭的巨大潜能。
民生至上“和”韶山
用韶山普通百姓自己的话说,近几年来,他们获得了太多实惠。事实确实如此,为了百姓喝上安全水、为了百姓有房住、为了解除百姓行路难、为了解除百姓病难医……近5年多来,韶山市累计用去了5.7亿元,相当于这段时间财政总收入的8成左右。
缺水,一直是韶山建设与发展的瓶颈。自2006年起,韶山市按照“因势而建、各具特色、造型多异”的总体要求,对青年、韶山、韶源等24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培厚、清淤。水质不优,一直是韶山居民的心忧之结。为了市民实现喝上“健康水”的夙愿,他们采用了挖深井、引山泉、办水厂“三管齐下”的对策,以付出数千万元的代价,获得了近3万市民扔掉了挑水桶,喝上“准矿泉”的回报。
围绕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韶山市着力于提高医治能力,加大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对于低收入者和残疾人来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最大的满足。韶山市通过开展城乡低保、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推进廉租房建设。
让广大农民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韶山市当政者们深切关注和尽力而为的大事。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他们着力于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8800万元,改造和新建了70公里市到乡公路、310公里通村公路。从而使所有村全部通了水泥公路,村、乡、市实现了水泥路的融会贯通。同时,经过2800万元投入,帮助29214个农民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使1.4万名农村人口用上了沼气新能源。
在韶山市的“荣誉库”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牌匾、证书和锦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城市……这些都是他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见证,凝聚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自当自豪与高兴。但对市委书记杨广、市长谢振华来说,他们格外看重10万父老乡亲脸上的笑容,城乡和谐的醉人景况。因为,让人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他们践行“为民执政”理念的根本所在。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