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工业区内,招聘“普工”的条幅随处可见,而金融危机前住满了员工的宿舍楼仍旧空空荡荡。种种迹象表明,近两个月来出现的珠三角“民工荒”正呈愈演愈烈的态势。
“民工荒”是这些年来频频被热炒的话题,与前些次不同的是,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痛的金融危机之后,此番“民工荒”似乎有了更多经济复苏回暖的解读意味。一些沿海城市的一些外向型企业重新呈现用工短缺,好象基本属实,但问题是: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民工荒”吗?
现在对“民工荒”的定义,显然都是站在企业的视角,以一些企业招不到人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不管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企业,更不管它是以怎样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招不到人。显然,如此简单定义“民工荒”,对工人而言非常不公平。因为在企业叫嚣“民工荒”的时候,很多工人却发愁找不到工作。
站在工人的角度,所谓“民工荒”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我国劳动力是世界第一丰富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更是需要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倘若中国也会出现“民工荒”,那么世界人口就不是太多了而应该是太少了。套用一个经典句式来表述企业视角的“民工荒”,本质就是:工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到此番所谓“民工荒”,这首先是工人日显成熟的选择理性使然。在金融危机一开始,很多民工被自己的企业“踢回”老家;现在,老东家又有新订单了,又需要招人了,可是谁知道这样的订单能持续多久,值得他们来回奔波吗?
更重要的是,所谓“民工荒”很可能只是落后产能的呻吟。越是工资待遇低越是工作环境差越是招不到好工人,这本是市场规律使然。如果城市企业所能给出的福利待遇依然止步不前,比较收益当然加倍减小,对民工的“拉力”吸引肯定不如从前。
这个意义上,出现“廉价劳动力”版本的企业视角“民工荒”,非但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反而还是社会进步的根本需要。舒圣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