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次30元 大理拟向游客征收古城维护费引争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每人次30元 大理拟向游客征收古城维护费引争议
2009年09月05日 1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山离得很近,城市就倚躺在山脚;水随处可寻,清泉顺着街道流淌。600多年历史的大理古城,古老而高大的城楼,充满古韵味的建筑,遍陈风情浓郁的手工制品。风吹进城里,带着洱海的气息,湿润中有一种清凉。 中新社发 梅国建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9月5日电(史广林)8月24日,此间媒体报道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拟对进入该州著名景区--大理古城的游客征收每人次30元的古城维护费(以下简称古维费),以筹集古城保护资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理州政府的这一决定引来了一片激烈争议。

  古维费曲折出炉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的大理古城已经成为游客心目中的休闲圣地,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慕名来此渡过一段悠然自得的时光。据统计,大理古城年接待游客人数近180万人次。如果按此计算,大理古城维护费将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近日,大理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杨庆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向记者披露了古维费的出台过程。杨庆荣称,大理古城维护费从2007年3月就开始提上日程。当时,大理市组织的考察团赴同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平遥、乌镇、周庄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考察,结合大理古城实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理古城收费方案,编制了《大理古城维护费收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从古城的历史建设、保护开发、资金的投入、收费实施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入手,阐明了收取古城维护费的重要性级法律依据。随后两年的时间,大理州经过多次的调研并召开征求意见会,于2009年3月将收费标准及各方的意见报告上报省发改委。今年5月15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大理古城洱海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大理州人民政府同意收取大理古城维护费,实行定额和定率两种收费办法。

  杨庆荣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此次古城维护费的征收对象不是一些媒体所称的游客,而是在古城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且不对散客收取。

  大理古城的囧状

  在大理古城排水管网工程现场,记者见到了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杨振超。杨振超介绍,目前大理古城基础设施滞后,古城的生活废水以前都是直接流入洱海,现在排水管网改造,所有污水将改道下关污水处理厂,单此一项至少需要1亿元资金。离此不远的白族著名爱国将领杨杰将军故居早已破落不堪,因为无钱修复已经接近危房。大理考试院的恢复及进一步开发则需5000万,还有城隍庙、文庙的打造等等,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杨振超有点无奈的表示,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太多,新景点的开发也刻不容缓。近几年古城的维护全靠财政拨款,远远满足不了古城的开发和管理,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古维费“以城养城”才是可行的出路。

  针对网友提出的古维费的用途和去向问题,杨振超表示将来一旦开征,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会做好收费的公示工作,实行亮证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古维费的争议

  古维费的征收在全国掀起一阵波澜,各方反应不一。在大理古城,来自江西的游客王先生表示,即使收了30元古维费,也影响不到自己的游兴。相对于王先生的豪爽,和女朋友一起来旅游的在校大学生宋强却直言不能接受。他说,“作为学生,本来就没收入,好不容易攒钱来旅游一次,多支出60元心里很不舒服。”驴友小天则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大理古城景点太少,多付这30元有点不爽。“不过大理消费和丽江比起来要低许多,如果大家的30元将来能改变古城的现状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在古城经营饰品生意的王老板有点沮丧,他表示,营业收入的1%承担起来也很吃力,如果真的征收了,能做的只有涨价了。“但是我怕涨价之后游客会少很多。”大理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古城的魅力和服务很难让游客心甘情愿的付费,一旦开征,损失最大的还是旅行社。

  此间业内人士表示,云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是中国旅游业的风向标。随着丽江古维费的涨价、大理古维费的计划征收,云南的旅游景点都在“摩拳擦掌”。在金融危机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对云南的旅游将会是一个沉重打击。大理古维费的收取如果真正做到收之于城,用之于城的话,那么最终受益的还是游客。

  据悉,大理古城维护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将在近期出台。(完)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