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酒驾”罪与罚 称交通文化和法律滞后(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专家谈“酒驾”罪与罚 称交通文化和法律滞后(2)
2009年09月01日 10:16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死刑判决的争议

  法院对孙伟铭一审作出死刑判决后,根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0%的人对判决结果予以支持。但在法律界与媒体之中,对于判决是否合理产生了分歧。此后,原定于8月19日二审开庭的成都“孙伟铭案”,宣布临时延期。

  事实上,这种分歧来自于对同类案件产生不同判罚的争议。

  就在“孙伟铭案”宣判3天前,同样处于公众视野的“杭州飙车案”宣判,胡斌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而今年1月发生在河南的宝马撞车案也开始被屡屡提及,因为在那场造成6死7伤的惨剧中,肇事车主王卫斌的刑期则是6年半。

  各地醉驾量刑差异是否太大?“同案不同罪”的情况是否存在?法律界和公众都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伍长康认为,孙伟铭具备一种放任的态度,因此法院作出的判决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对此判决也表示认可,对今后量刑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

  但法律界更多的声音对此判决结果持有异议。中国刑法学会副会长陈忠林教授认为,孙伟铭案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更恰当。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委员会副主任张青松表示,孙伟铭没有仇视社会,并没有想伤害不特定人的主观故意,因此认为孙的行为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7月24日,以四川兴华中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建中为首的5名律师联名上书最高法院,认为量刑明显过重,建议对孙伟铭“刀下留人”。周建中称,由于这类案件是多发性案件,各地法院有可能纷纷效仿,极有可能大量出现因交通肇事行为转化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被告人被判处重刑甚至死刑的趋势。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孙伟铭的父亲孙林为筹集百万赔偿款而四处奔走,以求得受害者家属谅解。因为3家受害人家属承诺,拿到约定的赔偿金后,将出具对孙伟铭的谅解书。

  孙林的希望源自于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在昆明召开的“2009年全国刑事学术年会”。会上提出,最高法有望出台《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被告人积极赔偿的,可以在量刑上从宽处理。”

  交通文化的滞后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已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17078起,醉酒驾驶违法行为2403起。

  公安部交管局特别提到,从查处情况看,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呈现一定区域特征。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河北等地查处的酒后驾驶行为较多,位居全国前列。内蒙古、云南、河南等地醉酒驾驶违法行为占本地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查处总数20%以上,个别地方接近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公安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继续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行为和不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还将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这种联动机制意味着,公安部门将会同文明办等单位把酒后驾驶、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纳入文明城市测评和单位内部管理考核,与全市文明单位评比和单位、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醉酒驾驶的,实行“一票否决”。其中,“协调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的,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的条款让舆论颇为惊诧。

  有评论家质疑,制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会不会“用力过猛”?这种创设和剥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或依据。无论是评先评优的一票否决,还是列入银行信用“黑名单”,都等于是在正常的交通违法犯罪处罚之外,额外创设了新的处罚措施和手段,很可能会额外剥夺当事人的荣誉权、名誉权以及财产权。

  即便是在警方高压打击酒驾的态势之下,触礁者依然众多。公安部交管局表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酒后驾驶特别是醉酒驾驶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降幅并不明显。

  “我国现有法律对酒后驾驶机动车进行惩罚较轻,行为人的违法成本过低,这直接导致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刚说。

  针对酒后驾车频频发生交通事故的社会现象,他在多年办案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几位同事直接上书全国人大法工委,要求修改《刑法》,增加“饮酒、醉酒驾驶机动车罪”。消息一出,九成网友对他们表示了声援。

  但是,针对我国酒驾处罚措施过轻的质疑,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教授认为:“对醉酒驾驶给予拘留15天的处罚力度,是有足够威慑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执法不严,比如不少地方不能保持经常性的路检,存在“以罚代管”、“人情招呼”等问题。他建议,公安部门应当不定期、不定点、经常性地开展检查,而不是仅限于“集中整治”。

  “许多人并不把酒后驾车看成是天大的事儿,不仅是酒后驾车者,某些执法者乃至部分公众也有这样的心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他指出,在这些原因背后,实质上是“人命大于天”思想的匮乏,是敬重生命意识的淡漠,是人文精神缺失的集中体现。“治理‘酒驾’,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良心和责任。”

  在曾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起草工作的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政法系主任张柱庭看来,酒后驾车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酒后驾车的背后是交通文化与饮食文化(具体讲是‘酒文化’)的冲突,现在之所以出现对于酒后驾车如何处罚的争议,原因之一就在于‘交通法律和交通文化的滞后’。”张柱庭说。

  何铎在拘留所呆了10天,因认错态度较好被提前释放。他了解到,在他被羁押的日子里,远在湖南的母亲几乎每天都在向亲朋们打听自己的情况,心急如焚。

  6个月不能驾车的何铎,选择了乘坐公交车回家。他打开车窗吹着风,腼腆地对记者说:“这种清醒的感觉,真好。”(本报记者 邓益辉)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