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昆玉常常被称赞很帅。他高且瘦,把宽松的蓝色警服穿得有棱有角,腰间再配上一条白宽皮带,让他在单薄之中,有了一股阳刚的力量。
很多人把他称作帅哥,他却没有一般帅哥看人时的高傲眼神和难于亲近。相反,面对记者,孟昆玉被晒得很黑的脸上,一阵阵泛起红晕,手不停地攥着讲稿的纸边,坐立不安。
孟昆玉上开心网,喜欢转帖。他最喜欢周恩来,所以专门转了一篇写周恩来的文章:有记者问周恩来:“为什么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周恩来的这种智慧,让孟昆玉特别羡慕和佩服。日日处理交通违章,他最想学的就是这种理性、智慧和幽默。
一个人酒后驾车,他父亲就坐在车里,小孟要罚款,老人上来大吵。小孟等老人说完,笑着说,“大爷您别急,您现在坐在车里,可以放心让他开。哪一天您不坐在车里,他酒后驾车,您能放心么?”老人一下子被说服了。
“我是让他认识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孟昆玉说,罚款从来都不是他的目的,每次罚款,他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和人交流,“必须让他心服口服!”
点滴中追求完美
“不管处理什么违章,我都一定要把司机违犯的法条完整地背给他听,把问题给他说清楚。”孟昆玉说。
完美,是孟昆玉对自己做工作的期待。
这有点和自己较劲的性格,由28年的人生经验渐渐塑造。爷爷可能给了他比较大的影响。北京丰台著名的新发地蔬菜交易市场,就是老爷子和几个人共同发起创办。爷爷不简单。当新发地市场越做越大的时候,老人坚决不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在市场工作。家传身教的品德,总会潜藏在人的骨子里,看不见,但时刻影响着你。
孟昆玉做事,原则性非常强,虽然他永远是一副微笑的表情。违法的车辆,任你怎么求情,他都不会放过。
规范在孟昆玉心里特别重要,他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职业、有效率、有风度。
小到填写一张责任认定书,他也要求自己字迹工整,绝不缺项漏项。
“我要求自己,绝不能让事主因为我工作不到位而再跑一趟,不能给人家添麻烦。”孟昆玉说。
这些对小事的要求,和对完美的坚持,积累起孟昆玉的荣誉和职业高度。
从警8年,孟昆玉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2次,2006年被群众票选为“百姓心中好交警。”
这些荣誉的获得,固然有大事件中的优秀表现,更重要的是日常点滴中积累起的素质和修养。
生活被工作占据
现实中,孟昆玉的感情并不顺利,先后处过不少女孩儿,才结婚。姑娘们挑的,都是他的工作。
最近在网上,孟昆玉成了焦点人物。
有人偷拍了他执勤的视频,放到网上。视频里专门把他的手势和电影《爱情呼叫转移》里的黄晓明作了对比,几乎一模一样。
事实上,孟昆玉根本没看过这个电影。工作8年,他看过的电影有限。
几乎所有的生活,都被工作占据。
这种占据,不仅剥夺了娱乐的时间,还让他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2008年奥运会,孟昆玉被调到警车带道队工作,负责给参加自行车赛的运动员带路,122天没有回过家。其间,母亲因乳腺癌住院手术,他也只能等父亲的短信,“手术成功,病情基本稳定,要安心工作。”看完,失声痛哭。
在《爱情呼叫转移》里,黄晓明的爱慕者们开着车子排长队等着挨罚,就为了看他一眼。
现实中,孟昆玉的感情并不顺利。姑娘们挑的,都是他的工作。
“80后都注重个人的生活,一个为了工作什么都不要的人,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孟昆玉自嘲似的说。
事实上他也是80后,他的很多选择,似乎和社会对这个人群的一般认知,有着极大的反差。在生活和工作中,他选择工作。他的身上,闪烁着奉献、敬业,这些60年代人认可的价值观,与80后标榜的自我、独立空间、个性,反差强烈。
快乐来自奉献
孟昆玉说,最大的动力,来自于老百姓对他的好。“老百姓真的特别朴实,你只要把他们让你办的事情办到了,虽然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他们也会一直对你特别好。”
是什么支撑了他的选择?
孟昆玉说,刚工作的时候,他对交警这个工作,也没有特别多的理想色彩。就是因为爷爷希望他能在其他行业干出点事业,他才报考了警察学校。
对这个职业的荣誉感、理想和坚持,是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慢慢形成的。
在和平门路口,孟昆玉有很多忘年交。
一位老大爷,70多岁了,得到过孟昆玉的一次帮助。以后每天七点遛弯回来都要远远地看着他,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为的是下班后和小孟说几句热乎话。
有一次,小孟出差没来得及告诉大爷,一个多月,老人天天去岗上问。
每到夏天,附近小区的居民就给孟昆玉送绿豆汤,天天送,没断过。
有的时候,大雨天执勤,忽然背后撑起一把大伞,一位大妈正为他举着。
这些小小的温暖和感动,让孟昆玉对自己的职业渐渐有了信仰和理想。
“你知道么,就是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有幸福感。”孟昆玉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