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报料人的江湖:造新闻成潜规则 收入高过白领(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职业报料人的江湖:造新闻成潜规则 收入高过白领(2)
2009年08月06日 0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制造者

  7月15日,鸡毛信事件后的第二天,成都数名职业报料人出来质疑章中祥。

  “他已经癫狂了!”职业报料人高志和说,对于成都职业报料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耻辱。而另一位资深的职业报料人刘承平则说,制造假新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也认为这件事是章中祥一手“策划”的。

  章中祥不能算是成都最牛的新闻线人,但这是他努力的方向。对每一个初入“江湖”的报料人而言,巧妙地制造新闻是一条迅速提升江湖地位的捷径,在这方面,章中祥很有心得。

  章中祥最早在北京做报料人,按他自己的陈述,因为女友煤气中毒离世,他去了广州,在那里,他的新一任女友又遭遇不测,因狂犬病去世。连续的打击,让章中祥感到绝望,加上报料生涯中看多了生活的灰暗,于是,他从广州回到老家眉山,随后到峨眉山报国寺出家做了和尚。

  “可能,我终究是报料人的命。”出家期间,一位相识的北京记者来四川旅游,发现做了和尚的章中祥,很意外,不断劝说,让他继续回到报料人的江湖中,否则浪费了才华。

  反复劝说之下,章中祥还了俗。不打算回北京,而是就近选择了成都,打算东山再起。

  2007年初入成都,章中祥是个新人,他想,不弄出点动静,谁会知道他的能力呢?

  于是他发现了“李小龙”。

  李小龙是成都一个青年,长的像电影明星李小龙,自己也想做明星,但总苦于没有门路,只有自己推销自己。

  在认识章中祥之前,他会在大街小巷“写书法”,留下自己的大名,他多次被愤怒的群众和城管人员抓个正着,也因此被成都人当做疯子。之后,李小龙开始在晚上骑一辆加重自行车,上挂“以武会友”招牌,带着生锈的一把宝剑,到处游荡,寻找出名机会。

  李小龙坦言,最欣赏的是网络名人芙蓉姐姐,“不晓得她有没得男朋友哦!快帮我联系联系。”

  章中祥与李小龙联手,利用这个已经有些臭了名声的年轻人,制造了很多新闻。

  从2007年开始,成都人发现,“李小龙”更加疯了。不断登上各家报纸和电视,一会儿跳河,一会儿跳楼,一会儿意外中毒,一会儿开了餐馆。一个共同点是,每一则李小龙的新闻报道下,都有报料人章中祥的名字。

  章中祥来到成都第一年,30%的新闻报料都是关于李小龙。

  很快,章中祥的名字鹊起于成都的报料人江湖。很多前辈会来打探,这个姓章的是哪里来的?

  事实上,在成都,很多引人注意的社会新闻,都有报料人参与制造的成分,当然其中最出名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章中祥的“李小龙”策划。

  在这个江湖中,制造新闻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几乎所有的江湖大佬在报出一则猛料时,都会被质疑是否制造。

  甚至,因为在某公司暗访“揭黑”,金牌职业报料人刘承平在愚人节前夕遭到当事人报复被暴打之事,在同行中也引发了争论。高志和坚信,刘被打属实,“只是碍于面子问题,不愿露面。”不过,也有报料人认为:老刘并没被打,这只是他愚人节的一个策划而已。章中祥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这些伎俩,都是心知肚明。

  江湖堂口

  中国最早的主打市井新闻的报纸是《华西都市报》,正是产生于成都。这里市民的读报氛围很浓厚,媒体竞争也激烈。章中祥认为,北京人的政治意识比较强,喜欢关注对城市发展有影响的大事;成都人则喜欢看热闹,“哪里人多往哪里挤”。

  现在成都的几家电视台都在晚饭时候推出各自的市井新闻栏目,这样的新闻形态较早出现于南京,当时一档“新闻零距离”带动了后来电视市井新闻的发展。

  与都市报市井新闻的路子类似,成都也成为此类电视新闻发展最迅猛的城市之一。

  早在2007年,成都本地媒体就盘点过当地的职业报料人,当时已经76岁的李华,被认为是这座城市最老的新闻职业报料人。

  李华的报料生涯开始于2004年的那个夏天。当时他和家人在青城山度假,他听说山庄守门人高大爷有一只野画眉,腿受过伤,被高大爷捡回来照料,腿伤好了也没飞走。高大爷睡觉时,它就守护床边,不让生人靠近。李华觉得有趣,就随手用DV拍了下来,被电视台作为趣味新闻播了。这让李华意外,也很开心,从此,他开始背着DV寻找线索。

  成都报料江湖中,知名“大佬”约有10多人。很多原本因下岗等原因赋闲,偶然因素发现给媒体报料还有报酬,于是渐渐开始“吃新闻饭”。报料人中收入较高的,每月可以拿到一万元。

  “大佬”们各有“势力范围”,即俗称的“堂口”,高志和守着二医院、七医院等地,而成铁中心医院、空军医院则由另一个堂主黄新全控制。

  “堂口”里,也有下线,效命于“堂主”,及时把搜罗来的信息汇总给“堂主”,“堂主”分析整理后,统一报料,所得报料费,按比例分成。章中祥说,他从媒体获取的报料费,70%发给了自己的下线。

  去年,著名导演王小帅专程到成都约见这些报料大佬,想找灵感拍部电影,在那次进面会上,著名报料人高志和得意地说:“我们比年轻记者更有经验,电视台的针孔摄影机包,我就夹着,年轻小记者就跟在身旁。不是吹牛,干久了,媒体的新记者和实习记者上岗前,都会给我们拜“码头”,‘高老师啊,我现在跑这一块,有什么线索告诉我一声。’记者是不能进手术室的,但是我们却能知道里面病人的情况,记者最后也要通过电话来联系我们。”

  在报料江湖里, “堂主”月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在成都,这是一个普通白领的薪资水平。

  如果遇上好“料”,收入还可翻几番。

  金牌“堂主”刘承平,擅长暗访,这样的线索,一旦刊用,至少500元。

  一次,刘承平意外得知成都一家中介房产公司诈骗客户钱财,他于是假装成租房者,把录影机藏在皮包里,去中介假装租房,拍下整个被骗的过程,然后拿着这些素材去媒体报料,获得了很高的酬劳。

  这样的暗访是有风险的,有些时侯,他被人识破,少不了一顿拳脚,他还有口难辩,自己毕竟没有记者的身份,人家打了还要骂一句,瓜娃子,管锤子闲事。有些时候,暗访没有被识破,但媒体报道后,他很快被对方报复,几次挨打。

  至今,另一个堂主高志和保持着单笔报料奖金最高的纪录,2003年,他揭露某作坊制作黑心食品,这一独家报料影响非常大,让他获得当月好报料奖5000元。

  高志和、刘承平等人,更多是在各自的堂口里单打独斗,靠自己的耳目灵活,腿脚勤快,章中祥说,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是“2.0版本”的。

  他先后花费近3万元,购买了二手奥拓车、摄像机、偷拍机等装备,并发展了大量“线人”,形成公司化的规模报料。他会选择在易发生突发事件的地方进行“布点下桩”,发展线人,“比如消防队门外、一些小区餐馆、较大银行网点门口,都是我的选点考虑。”他规定每个下线每天上报10条线索,由他进行筛选,每天能筛出10多条,次日见报约有三四条。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不遵守是不行的。章说,他一面发展自己的报料势力,一面又得小心翼翼地去协调和各个堂主的关系。

  抢地盘是江湖大忌,曾有位著名职业报料人,孤身去“抢地盘”,惹恼了看守该“堂口”的保安,结果这位著名报料人被几个保安扔到了附近的河里。

  每家媒体定位不同,需要的新闻也不同。章说,他们常会到现场“卧底”,把事件了解清楚后再报料。但因为没有记者的身份,类似的卧底总是危险重重,刘承平就在前不久的一次卧底中被打。“记者被打了,还有单位,我们被打了只有自认倒霉。”很多报料人为避免遭到殴打,很少做暗访,而选择奇事、趣事报料。

  在章中祥看来,假线索是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他不认为自己制造的一些新闻是假新闻。比如那封鸡毛信。

  成都的几家都市报,一年都会召开几次报料人峰会,邀请那些职业报料人参加,总结经验,做一些新闻培训,还有给予一些奖励。很多江湖“大佬”都持有报业集团颁发的荣誉证书。

  在成都,职业报料人至少在100人左右。

  报料人很多时候和记者单线联系,但是关系不会太长久,一旦连续有几个线索没有发出来,这种关系就破裂了。

  在成都,《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和《天府早报》四家都市报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天都辟出8个版的本地市井新闻,为了让自己的报纸新闻更加丰富,更加与众不同,这些都市报记者和负责人,很期待报料人提供独家的新闻线索,有些甚至是“联合制造”的。

  比如某报的《流浪狗难舍搭救之恩 带伤跋涉15天找“主人”》,就是记者和报料人黄新全联合策划的,事情本身只是这个人捡到一只流浪狗,那个宠物店想借机宣传自己,但这事情太没有新闻性,于是记者和报料人一起策划了很多更具有新闻性的情节。

  记者对职业报料人也是爱恨交织。他们虽然提供了大量线索,但有时听风便是雨,也会害得记者白忙活一通。

  章中祥这样的职业新闻线人,在同一座城市中,各自把守自己的堂口。这并非成都一例,在广州、北京、南京以及杭州等都市新闻发达读报氛围浓厚的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南京,那里最出名的职业报料人名叫叶方龙,在南京的六合的城区里,随处可见“有新闻,找方龙”的广告,以及他的“热线电话”。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