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5万卖假地质报告事件:专业评定频遭质疑(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广州2.5万卖假地质报告事件:专业评定频遭质疑(4)
2009年07月24日 02:43 来源:CCTV《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直播中的《新闻1+1》。

  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广州地质调查院出卖假的地质勘察报告的事情,但是专业的鉴定结果受到质疑,并非仅在这一领域才能发生,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的新闻。

  (播放短片)

  解说:

  7月15日的《南方周末》报道,2007年,黑龙江省嫩江县妇女代义死亡,警方根据血液中药物含量鉴定认为,是其自己服用了40片氨基比林咖啡因自杀身亡。而代家认为,代义死亡的时候,身上有多处伤痕,嘴角在流血,应该死于他杀。随后,在死者姐姐代丽的要求下,后来由黑龙江省公安厅两名法医进行复检,鉴定书结论仍然是药物致中毒死亡,面对这一结果,姐姐代丽不惜以身试药,服用了一百片所谓导致妹妹死亡的药品,在拒绝一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后,住院第三天后出院,至此,这起在中国司法界都引起广泛关注的命案,用事实彻底推翻了先前的鉴定结果。

  姐姐为妹妹奋不顾身,然而同样是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冒险,28岁的张海超却没有那么幸运,虽然手握省城以及北京多家医院的尘肺诊断证明,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职业病的认定只能由指定的职防所出具诊断证明,而当地职防所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肺结核诊治,这个在医学上暧昧不明的表述,意味着张海超将因此索赔无门。

  另一方面,针对医疗鉴定,以广东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全省各地市医学会的“医疗事故认定率”基本只有一成,如果患方不服,再到省医学会申请鉴定,最后的认定率也不过三成左右。而相同的调查在南京自2002年9月到2006年底,南京市医学会共实际鉴定医疗事故498例,其中鉴定为医疗事故的63例,占12.7%。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患者家属多了许多对医医相护的猜疑。这种猜疑即使有权威部门的鉴定结果,也无法化解,除了医疗鉴定,在其他领域也经常会遇到类似对鉴定结果的质疑。7月15日凌晨,津晋高速公路天津-塘沽收费站东侧800米处,一匝道桥坍塌,五辆货车坠落,造成六死四伤,事故发生之后,专家组经过调查认为,没有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路桥倒塌的直接原因是,五辆载重货车超载而且逆行,导致匝道桥重心偏移,瞬间倒塌。

  然而同样的事故,在民众中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报道,引用多位事故伤者和目击者的描述指出,事发前,14辆大货车在桥上正常行驶,突然一辆货车逆行上桥,桥体随即坍塌。也许,在相关专业鉴定部门的技术数据还没有公布出来的时候,依照目前的相关鉴定似乎还不足以平息公众的猜疑。

  如今,面对一系列包括“毒奶粉”在内的事件,有媒体分析,国家在面对公众反映强烈的事件时,报道的透明度比从前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为什么公众在面对很多权威部门的鉴定时,还存在很多的质疑?要怎么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值得深思。当公众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具有鉴定资质的部门如何才算尽职尽责,面对公众的质疑,权威部门的公信力又来自于哪里?

  主持人:

  回到片子当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连线一位专家,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一位副研究员林跃勤先生,他曾经写过一份报告,叫《中国社会中介组织的腐败状况与治理对策研究》,林先生,您好。

  林跃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您好。

  主持人:

  刚才这些事例,您也听过之后,也请您帮我们分析一下,您认为现在的鉴定机构失去一定的公信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林跃勤:

  社会组织有一些鉴定类的组织,它之所以缺乏这种公信力,我觉得原因很多,下面几点可能是值得注意的。一些具有鉴证功能职能的社会组织,它的从业人员可能滥用被赋于公共服务职能,利用背靠权力部门地位,大搞钱产交易,出现公共服务行政化,利益部门化、利益私人化。

  主持人:

  您说的第一个因素是钱权交易,第二个呢?

  林跃勤:

  第二个就是一些主管部门对挂靠组织或者说负有监管义务的组织,监管不力,甚至默许、包庇、纵容其违规、牟利的行为。

  主持人:

  好,监管不力和纵容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林跃勤:

  第三,行业协会以及社会的监管、监督这方面,我觉得也是偏弱的。

  主持人:

  好的,谢谢林先生,总结大概谈了三点,但是这三点指的是鉴定机构,更多是事业单位的鉴定机构,所以它才针对权力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得比较细,您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编辑:吴翔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