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暂不恢复公交强制安检 公交遇险乘务员须断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北京暂不恢复公交强制安检 公交遇险乘务员须断后
2009年06月12日 03:4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成都公交燃烧事件后,北京公交加密消防演练●近期重点防范双氧水、酒精等装修保洁液料上车

  本报讯 “车上起火了!”昨日上午9点半,菜户营桥下,一辆行驶中的697路公交车的中部突然冒起滚滚浓烟,这是北京公交集团新奥分公司举行的消防逃生演习,也是北京公交系统的系列演练之一。

  日前,针对成都公交违禁品导致起火事故,有市民建议恢复奥运时的开包安检措施。昨日,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因技术和法规上的制约,北京暂不会恢复这一方式。

  公交遇险乘务员须“断后”

  昨日,市公交集团新奥客运分公司实战演练了火险“逃生术”。30多名公交员工装扮成乘客坐上697路公交。而模拟情景和成都公交燃烧事故非常相似,都是行驶中的公交车车厢内突然冒烟起火。司机一脚将车停下,急开车门,“乘客们”从大开的车门跑了出来。这期间,中、后门的两名乘务员一直在门边疏散乘客。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应急预案,车内司售人员必须等全车乘客疏散完毕才能下车。

  成都公交燃烧事故后,北京公交的消防演练、设备检查明显加密。北京公交集团负责车辆安全消防的保卫部部长李勇表示,下一步公交将加大对违禁品的宣传和查处力度。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公交的新安全威胁来自装修保洁液料。尤其是地铁实施安检后,小型的装修队或者保洁家政人员,携带双氧水、酒精、各类酸上车的情况增多,成为防范重点。

  再次开包安检难以实施

  成都公交事故发生后,有市民提出是否能像地铁一样实施安检,或者恢复北京奥运期间的强制开包安检。对此,李勇表示,恢复的难度很大,因为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去年奥运时期是特殊时期,通过大量的宣讲,才取得市民的支持。现阶段如果要实施,反对的声音会更大,所以近期内是不可能恢复的。

  成都公交事故发生后,公交集团对员工的要求依然是望、闻、问、查,有疑问的行李须由乘客自行打开检查。至于安装类似地铁的安检仪器,他表示成本太高,而且会给乘客带来严重的拥堵,所以目前不可能实现。

  1

  发动机舱内可自动灭火

  目前北京所有公交车(电车除外)的发动机舱内,都已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如果舱内温度超过摄氏173度,灭火器将自动启动,喷出干粉灭火剂。发动机舱内的电路和油路起火,灭火装置也将自动启动。

  2  玻璃四角和边缘最易碎

  目前北京的公交、地铁车玻璃全部为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中间部分最为牢固,四角和边缘薄弱,最好的方法是用安全锤全力敲打玻璃边缘和四角,尤其是玻璃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

  司机可控紧急开门按钮

  3  防触电人工开启逃生门

  北京公交车的紧急开门按钮在司机的左手边,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即使正常的开门按钮失效,司机也能控制。按钮是红色(有的是旋钮),打开后,车门的气压消失,轻轻一拉就能打开。

  按紧急按钮对话司机室

  1

  遇火灾需逆风俯身撤离

  - 专家观点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表示,北京公共交通的客流短期内不可能自然削减,目前可以采取“拼车”解禁、鼓励合并用车等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拥挤。而正常状态下,公交系统没有逐人安检的必要。

  “公共交通逐人安检成本高昂”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大型居民住宅区分布在城近郊区,地铁网络尚在建设中,引发了潮汐式交通特征,早晚高峰集中进城、集中出城。”毛寿龙认为,客观条件导致北京公共交通系统承载超大运力。

  毛寿龙表示,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不可能“疏散”,大型居民住宅区已经建成,一段时期内,北京公共交通的客流不可能自然削减。目前北京还是可采取‘拼车’解禁、鼓励合并用车合并出行等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策略。

  公交、地铁人满为患,这也是公共交通的安全隐患之一。毛寿龙介绍,携危险品乘公共交通工具导致灾难性事件,各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此类威胁。但目前,其他国家多未采取逐人安检等防范措施,德国等国家轨道交通承载量与北京相仿,但地铁检票口都是自动系统,无人看管。如此“大意”的原因在于,发生灾难性事件还是“偶发因素”,而逐人安检须付出较为高昂的成本。

  “公交遇重大事件可逐人安检”

  毛寿龙认为,鉴于北京轨道交通的安检设备、人员均已完备,乘客多已接受,所以奥运过后可以延用安检措施,每名乘客都要通过安检仪的排查。公交车则没有采取相同措施的必要。

  但他同时表示,“如果遇到奥运这样的重大事件,或有关部门掌握了有人试图搞爆炸等情况下,职能部门有义务在公交车上采取逐人安检的措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立强 左林 王姝

【编辑:唐伟杰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