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耗时15年寻神农架野人 19次发现野人踪迹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男子耗时15年寻神农架野人 19次发现野人踪迹
2009年06月04日 08:19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金星在神农架的南天门搭建了大本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湖北神农架木鱼镇,张金星名声很响。当地人称他为“那个在神农架寻找野人的奇人”。

  “野人探索者”,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张金星对自己的介绍简单明晰。

  身穿迷彩服,满脸胡须,通常是张金星的标准外形。昨日,本报记者见到他时,也没有例外。

  过去15年来,张金星坚持在神农架寻觅野人的踪迹,他坚信,“野人”这个古老的物种一定生存在神农架的某个角落。

  用张金星的话说,他“舍弃一切,走进这片神秘王国,面对恐惧,无所畏惧,只为了我的梦中情人——野人”。他还立下誓言:不揭示野人之谜决不下山,不达目的决不刮胡子。

  张金星的科考工作室,临时设在木鱼镇香溪街,苦于经费不足,办公地点只是借来的。

  “这个办公地点,是今年五一节之后才有的,有七八十平方米。这还是一家公司免费借给我的。我准备装饰一下,做成一个展厅。”张金星说。

  办公室的一角摆放着张金星上山考察时必带的帐篷以及其他必用装备。

  一个人的野外考察

  1994年,张金星来到神农架,首次把野人考察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

  “天降大任于我也,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就义无反顾,坚持到现在。”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金星告诉记者,“我29岁开始旅行探险,39岁进行野人探索,一直都处在漂浮的状态。现在我54岁了。”

  张金星记得,他第一次走进神农架考察是在1994年秋天,那时候,他已经探险多年,积累了一定的野外生存应对经验,但专门的独自野外科学考察还是头一回。

  张金星背着100公斤野考器物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独自奔向神农架的天门垭,开始了漫长艰难的个人野外考察。

  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

  当年7月,张金星曾经带着《赴神农架科学探险考察报告》来到北京,向当时的国家科委申报,希望这一课题能获认定。不过,有关部门难以认定立项。张金星仅仅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

  张金星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不把野人之谜揭开誓不出神农架。他还蓄须明志,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

  在天门垭的十多天里,张金星渴了就喝几口山泉,饿了就嚼一块压缩饼干或方便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个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过程。

  最难克服是孤独

  山里露水很重,早晨起来,帐篷内外都是湿淋淋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不过,更难以克服的是孤独感。“我身边只能听到嗡嗡的虫鸣和小鸟叽叽声,连一个跟我同样大的生命也没有,心里空荡荡的。”张金星说。

  张金星在神农架的第一个新年,就是在山上度过的。那几天,由于连日下雪,天寒地冻,他的营地成了生命的庇护所,有黑蜘蛛、白蜘蛛、灰蝴蝶、蜈蚣,还有老鼠,都来和他相伴。

  狂风怒吼,天寒地冻,和这些小动物躺在一起的张金星冻得全身哆嗦,只能呼叫着野人,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新年那天,张金星生火熬了一锅辣椒野果蘑菇汤,煮了半盆米饭,还有花生米、榨菜和二两酒,吃完就又出去探路。

  在考察中,张金星对沿途任何可疑的岩屋洞穴进行搜索,希望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与我的野人朋友相见”。

  由于地形地貌不熟,往往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他又不愿意走回头路,因此只能依靠绳索下悬崖,攀绝壁。天寒地冻,漫山遍野都是冰雪,张金星穿的衣服总是湿的。带着一双湿漉漉的线手套,攀崖时手被绳子勒出道道血痕。

  一年半走访千余人

  就这样,在最初一年半内,张金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初步探险摸底科学考察,涉及神农架、鄂西北20多个乡镇近千平方公里,走访调查了1000多人,并对一些信息进行了实地查看和考证。他独自考察了一些神秘原始地区,写出各类分析报告和文章30多篇以及30万字的第一手考察资料。

  1996年8月后,张金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探险考察,主要以静态考察与局部搜索为主。“我划定了4个重点区域,希望能够有选择地重点突破。”张金星说。

  “最重要的是南天门-阴峪河峡谷神秘区,面积有53平方公里,我把它命名为1号区,科考大本营就设在这个区域。2号区是神农区,从太子垭往东,包括大、小神农架,这个区域有71平方公里。因为只有我一个人,1号区和2号区是我最主要的考察区域,3号区和4号区就顾不及了。”他告诉记者。

  在2000年之前,张金星在山上居无定所,睡觉时只能找岩屋。

  树枝竹子搭成大本营

  2000年,张金星在神农架南天门建立了一个科考大本营。“南天门那里是无人区,有草甸,有原始森林,上去一次要花上几个小时。”

  在这个大本营里,我储备了很多粮食,比如黄豆、花生,把油用壶密封装好。煮饭的锅等基本生活用品配备了。“就是待上两年,都可以坚持下来。”

  事实上,这个大本营非常简陋,除了考察设备和生活必需用品外,尽是石头和草,张金星用树枝、竹子,沿着岩屋搭成一个房子。

  2000年前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张金星在山下有了一个休息场所。2002年,张金星才在木鱼镇租了一个很小的单间。

  出山时像个野人

  在艰苦的探索环境中,张金星逐渐掌握了普通人不具备的特殊生存技能。

  张金星曾经有过很多次弹尽粮绝的时候。“那就只能以野草、野菜和野果充饥。”他说。

  一个人钻山沟,攀悬崖,越密林,穿草丛,在那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危险随时相伴。在阴峪河,他掉下悬崖导致手指骨折,至今留下了残疾;五天五夜困在大雪中,冻伤了手脚。他还被黑熊抓伤了脑壳,和金钱豹狭路相逢,被野蜂追袭,被旱蚂蟥、竹虱子叮咬。

  张金星回忆,1996年4月走出深山时,他的头发、胡子已经有一尺多长,活脱脱像一个深山野人。

  19次发现野人踪迹

  神农顶、板壁岩一带是保护区的核心区,也被视为神农架野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个区域,张金星有所发现:“1995年9月27日,在一个山洞中第一次发现了可疑粪便和脚印,脚印长31厘米,前部宽9~10厘米,后部宽6~7厘米,共5个。粪便:直径3厘米,长10多厘米,盘状。”

  张金星告诉记者,自从1994年秋季进入神农架考察到现在,经他实地考证、调查落实的野人踪迹共有19次。

  “我都作了详细记录和初步分析,采集了100多根可疑毛发,发现了3000多个可疑脚印,其中最大的44厘米,最小的23厘米,并灌制了30多个石膏脚印模型,还发现了数处可疑物种栖息采食活动场所和可疑粪便。”他说。

  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次发现野人的踪迹,是在去年8月27日。

  把户籍迁到神农架

  但是,传说中的野人实体并没有找到。在张金星看来,这也是人类目前不可知的现象,还处在探索阶段。

  不过,张金星坚信野人的存在。他认为,“野人就是一个古老的物种,它不是人。它可以直立,具有像人一样的形态,因此人们就把它叫做野人。但‘野人’不是一个学术称谓,也不是一个科学说法,只是人们对这个物种没有进行深究的一个笼统称呼。”

  至今,张金星的野人探索目标并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目击到野人,直接与野人对话,最终揭示野人之谜。

  从2004年至今,张金星一直在申请成立一个工作室,但屡屡受挫,因为有关部门认为他并不具备这个资格。这似乎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这些研究,这让他感到很痛苦。

  经费不足的问题也长期困扰着这位个人野考者。张金星希望,建成工作室之后,可以解决捉襟见肘的资金困难,希望能吸引一些民营资本。

  无论如何,张金星不会放弃他对野人的探索,去年,他把户籍从老家山西榆次迁到了神农架。(文、图/本报记者曾向荣)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