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 他们曾一度成为历史的弃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 他们曾一度成为历史的弃儿
2009年06月03日 06:54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6月2日,在缅甸生活长达60多年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广安籍88岁的老人刘召回终于回到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裕民镇陶家沟村,与家人团聚。据了解,1942年3月,在抗日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10万中国远征军从畹町走出国门,抗日救国。战后,有上千远征军留在了战场缅甸,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异乡生活。今年5月,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找到尚在人世的留缅中国远征军老兵21人,分别生活在缅甸密支那、曼德勒等城市。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84岁,最大的91岁。其中四川籍远征军老兵有5人。 中新社发 杜修战 摄


 

    6月2日,缅甸籍抗日远征军老兵刘召回在媒体记者和缅甸亲人的护送下如愿地回到了阔别70多年的家乡——四川省岳池县裕民镇陶家沟村,受到家乡人民热烈欢迎。 中新社发 胡佐斌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听说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戈叔亚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云南,没有人比戈叔亚更熟悉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为了这段被忽略的历史,这位民间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锲而不舍地找寻着那些与他隔着几十年时光的老兵。

  这是一段孤独的找寻,孤独得令人内心寒冷。

  5万士兵非战斗死亡的这场战争鲜为人知

  ; 1985年夏,戈叔亚前往滇西寻找一种野生植物。学历史的他发现,自己对一场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争竟一无所知:在滇西的城镇和野山密林中,他看见“县城里长满青苔的钢筋水泥碉堡,市场上当地人在叫卖日本枪用刺刀和美军大衣上的铜纽扣等战争遗物……放牛娃肩上挂着日本军用饭盒以及山头上那一条条密似蛛网的野战坑道……”

  从那时起,他和朋友开始找寻曾经有数十万人参加,但却丢失了40年的一场战争——滇西抗战。

  “从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内地没有任何媒介记载或报道过此事。我们通过朋友私下采访一些在政协、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机构里的国民党老人,查阅当年的旧报纸杂志和外文资料,与海外的中国、日本、美国老兵以及老兵组织联系,然后将所获资料、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对比和更正,再带着军用地图、指北针、录音机、照相机以及准备好的问题实地考察并收集未经证实的民间传说等。”戈叔亚回忆说。多年后,滇西抗战的始末轮廓渐显。

  戈叔亚走访的远征军老兵达七八十人。他希望能从老人的口述中还原当年战争的各种细节,但是他发现,每次采访,老人们讲述惨败回国途中的故事要比入缅作战的多得多。

  2003年的某一天,戈叔亚再次登门拜访老兵漆云鹏。漆云鹏是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九十六师第二八八团副团长,湖南人,退休前曾是昆明五华钢窗厂工会主席。他个头不高但很健壮,衣服总是穿得整整齐齐,风纪扣扣得好好的,给戈叔亚讲述时总是简明扼要,如同在地图前给部下布置作战任务。然而这一次,老人已重病躺卧在满是排泄物的床上,不能说话,戈叔亚刚说出“野人山”三个字,老人竟号啕大哭起来。

  多年以后,戈叔亚在他的文章“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的撤退路线”中这样写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惨败是中国抗战历史、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最黑暗的一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至今没有很好的记录,国人对此了解非常零碎”;“野人山,那仅仅是撤退的一条路线。据我所采访的老兵回忆,也根据战后中美日资料,远征军撤退的路线至少有5条。在这5条路线上,共有将近5万士兵非战斗死亡,是战斗牺牲的5倍”。

  他在文中记录了一位老兵的话:“在缅甸撤退时,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没完没了。40多年了,这个声音就像耳鸣一样,从来就没有从我的耳朵里消失,哪怕一天也好!半夜常常因为触摸到死去战友的尸体而惊叫起来,结果醒来看到的却是睡在旁边的老伴……”

  早上看到自己睡在一排排死人中间

  戈叔亚说:“无论是工作、走路、吃饭、甚至睡觉做梦,脑海里都被那些老人哭诉的故事塞得满满的。”

  已故的邹德安老人是第五军军部作战参谋,江苏常熟人,抗战胜利后住在昆明顺成街一所非常简陋的阁楼上。戈叔亚说邹德安是他所看到的老兵中最英俊潇洒的一位,一头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加一副宽边眼镜显得非常儒雅,1.8米以上的个头,任何时候都穿着笔挺的毛料子中山服装。戈叔亚采访他不下20次,每次他都是在做毛料子的中山装,他说在劳改队里面他被分到裁缝组,“给首长做衣服”。

  他告诉戈叔亚:“有时半夜爬到路边窝棚睡觉,早上起来看到自己睡在整整齐齐一排一排的死人中间。在跨过一个一个尸体时,看到是自己认识的人,有时也找一些树叶把他们的脸遮挡起来。我最好的朋友谢竹亭参谋就是这样,靠着大树就‘睡’过去了。还有军绘图员,广西人,军校毕业。家里很有钱,一路上,他把从小吃过的好东西一五一十讲了不知道多少遍。结果他就躺在那里,手上抓着一把草。脚上的皮鞋也被人脱了。再往后,队伍里面就出现自杀的人,开始是把枪口放到下巴下面,用大脚趾头扣动步枪的扳机……这是部队崩溃的前兆。后来是上吊死的,因为枪都扔了。尸体挂在树上随风飘动,很可怕。”

  老兵王鉴曾在第五军部队当后勤参谋,后来被指定派往200师负责粮秣。他告诉戈叔亚:“撤退时,我一直跟着200师,跟着他们跑,跟着他们爬。”“和队伍走散后,我提着子弹早就打光的大喇叭手枪在森林里一个人到处乱窜,身上仅仅带着指北针,几包饼干和一些本地货币卢比。部队反复告诫士兵,失散后千万不要冒失地直接回国,要往北走到野人山去,在那里可以找到部队。”“有一次我用手枪打猴子,结果招引来了成千上万只猴子向我们发动攻击,最后把死去的它们的伙伴的尸体也抢走了。飞机在上空嗡嗡地叫,就是看不见,空投的物资挂在很高的树上,还没等你爬上去,就被猴子抢去了。我跟了五伙人,前面四伙都死了。”

  原中国第69兵站医院院长、上校高生厚清晰地记得,他所在的医院驻扎在滇西瓦窑,是云南片马、福贡通往缅甸的必经之地,因此当年从这里败退的96师和200师以及其他部队的散兵游勇都被这所医院收容。

  高老先生对戈叔亚说,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悲惨的士兵:“每一个人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他们都是从野人山、江心坡、片马等地,渡过怒江后逃回来的。他们有些在缅甸山上断粮呆了两个多月了,蓬头垢面衣裳褴褛,头发和胡子连成一片。尽管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粮食了,但是一开始仍然不能给他们放开吃,因为他们的胃已经严重萎缩,刚刚过来的许多士兵都是胀死的。由于控制饮食,他们每天时时刻刻都想一切方法来寻找食物,一群一群在田地里抓田鼠吃。抓到田鼠马上就活生生地塞到嘴里咽下去,嘴边仅仅留下几根鼠毛,稍微动作慢一点儿就会被别人抢去!”

  他拒绝让人拍艰难度日的照片,说有损军人形象

  上世纪80年代,一名台湾人找到戈叔亚,希望戈叔亚能够帮他在昆明寻找到一批远征军老兵,他要给他们每人每月提供200元的生活费。戈叔亚首先想到了由国彬。

  在戈叔亚采访的人中,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农民由国彬是一个最让他钦佩的老人。

  由国彬曾是第66军新28师师部少尉参谋,糊里糊涂和大批散兵一同沿路逃回来的由国彬,已经是一个有严重残疾的人:他在守江防时,在怒江对岸的一个叫做红木树的地方和日本人遭遇,一枚日本人的枪榴弹在他眼前爆炸,他失去了右眼和几个手指头。战后的由国彬被老伴和儿子赶出了家门,靠着剩下的几个伤指在县城帮人修理自行车艰难度日。

  为了帮助这位老人,戈叔亚给他在昆明找了几家单位,希望能为老人提供守大门的工作,但这些单位都因为老人的身份而拒绝了他。无奈之下,戈叔亚只有把这个遗憾的结果告诉了老人,没想到,这位70多岁的老人竟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当戈叔亚带着有人愿意接济他的消息兴冲冲地去找他时,却获悉老人已经去世。

【编辑:张哉麟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