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观众朋友今天和大家所谈论的话题,是由端午节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引发的,如何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它的内在或者它的内涵进一步发扬光大呢?稍候我们将继续。
应该说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对于像端午节等一系列的传统民族节日把它边缘化了、把它浮浅化了,这样的趋势应该说存在一定的迹象。的确对于这种传统的文化节日它的内涵的这种淡漠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片子,来了解一下。
解说: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描写端午佳节热闹场面的诗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进行龙舟竞赛等活动。如今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习俗承袭下来,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时候,却有人呼吁“莫让端午节变成粽子节”,还有人感慨“端午依旧过,粽子在飘香,龙舟在疾驶……除了这些端午还剩下些什么?”
近日,一项关于端午节的网络调查显示,62.5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们自己忽视了端午传统,不够重视。有37.49%的人认为,端午的商业味太浓了。有41.81%的人在端午节最想做的事是在家休息。
事实上今年的端午节活动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地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在南方,特别是屈原故乡所在的湖北省,以及联合启动端午申遗的一些省市,端午节活动热闹非凡。在湖北秭归端午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龙舟比赛,一些选手的帽子还用竹子和笋叶编织三只小鸟,象征着屈原的妹妹呼唤哥哥回来。在武汉东湖之滨,一群身着汉服的大学生向屈原像行祭祀大礼。而在我国其他的一些地方,端午节活动则更多与吃粽子有关,例如各地举行的包粽子大赛,其中南京和专门举办了外国人包粽子大赛。而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趁着端午小长假去周边旅旅游是最重要的。端午节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它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端午记忆)
70岁的民俗专家 王作楫:
端午节我小时候我的祖母告诉我,记住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穿五毒背心。后来我记得有一次,我看人家孩子穿五毒背心,就是现在的马甲似的,上头绣着五毒五种不同的动物,我说能不能给我做一个五毒背心,就是我祖母给我做了一件五毒背心。
解说:
其实近年来不仅是端午节,各种传统节日的味道似乎都越来越淡,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也一定程度上沦落为月饼节和鞭炮节,有人说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还有人感慨,现在各种名目的洋节抢了传统节日的风头。还有人指出,端午节申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传统节日的内涵完整地继承和发扬光大。
王作楫:
我是经常去采,我一般习惯到安定门外,为什么要采它呢?老人告诉我它辟邪。
主持人:
章主任,从刚才的片子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实际上传统的端午节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且从外延来看也是比较广的,但是现在给大家的感觉呢,除了吃粽子,除了划龙舟,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好像就知之甚少了,为什么有这么样一个演变的过程?
章建刚:
我想有这样的情况呢,应该说也不是很奇怪,否则我们为什么把它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就是说刚才我们讲,一个节日有三个层面上的内容,首先是我们人的身体到了一定的季节以后,会有一些变化,但是现在我们的科技发展得很快,夏天来了,我们在屋子里打开空调,我们感觉不到外边的天气有什么变化,我们身体也觉得很舒适。像刚才讲的,穿五毒背心,这个五毒我们现在看不见了,蛇、蝎子,我们现在都找不着,我们真正看见,可能也是别拿来做成了菜,让我们大家来享有的东西了。所以这方面我想它也不可能再有那样的一种活动内容了。农耕的文明更是变成了过去,现在人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去种地了,所以他的农业的技术也不再使用了。最后我们说,历史本身在发展,不管屈原也好,伍子胥也好,像他们那个时候生活的时代所碰到的问题,在我们今天也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些东西呢,我觉得或迟或早吧,慢慢的还是会改变。但是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应该善于去挖掘这个节日里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主持人:
您刚才给我们提到了,我们启发也很大,比如说不管是远古时代还是农耕时代,那时候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现在进入了工业社会或者说进入了信息化的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与我们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东西是不匹配的,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说要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体现出它的价值,怎么体现?在哪些方面来努力?
章建刚:
我觉得人们要过节,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过节的行为永远不是个人的。我们讲现代化社会,我们很强调个人的权利,要尊重个人的权利,但是这个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你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成员,你生活的时候,肯定还有一些大家共同的东西,比如刚才我们说,它也是一种祈福,不仅是纪念具体的一个屈原这个人,而且它是很普遍性的一个祈福的活动。我觉得在这方面呢,我们有很多的东西值得进一步地去发掘,进一步地尤其是去创新。你比如说现在我们讲这个节日,传统社会里过节的人那是很少的,比如我们说楚国,它当时过这个节,那它就在湖北、湖南这样一些地方,那人口是很有限的。今天我们不仅是全中国的人,我们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可能来参与这个节日,有这么多人愿意了解这里边的故事,这里边的价值,就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开掘,通过创新吧,把这里边的意义进一步的把它发扬出来。
主持人:
无论我们现在提到的,使我们传统的节日发扬光大也好,还是按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应该有所创新也好,怎么能够把现代的一些元素、一些文化的元素注入到我们过去传统的节日里边去,使它在今天仍然显得年轻。而且我们过节的时候,有很多实际操作的东西,而不是简简单单就是一个节,就是一个休息?
章建刚:
那我觉得这个里头起码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吧,就是我们传统节日呢一般的说,都会有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这些仪式性活动当时都是为了那个共同体,内部的有一些宗教的、伦理的功能。今天社会变得更开放了,全球化,五大洲的人都在互相的了解,这个时候我觉得传统的仪式必然会发生一些功能上的转变,就是原来那种对内的功能,现在变成一种对外的功能,一种强调内部伦理的内容会变成一种对外表演性的、艺术性的内容,我觉得这个趋势实际上也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大概所有国家的这种节日,包括他们的宗教,最终都是在向这个方面去转化的。
主持人:
像这样的一种转化,大家也还有一种担心,我们现在无论是申遗也好,还是我们对很多的传统的节日,包括习俗也好,比如说像端午节吃粽子,现在给人感觉好像商业化很强,大家觉得像你现在按照所谓的注入一些新的东西,注入一些现代的东西,是不是会使商业化的东西冲淡了我们过去那种传统的文化性的东西?
章建刚:
我觉得这个问题大概还不是这样考虑的一个路子,今天我们确实感觉到很多商业化的因素在这儿,但是关键是我们的市场经济目前发育还是初步的,我们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因此让我们对这个商业式的推销活动感觉到很不适应。其实如果这个市场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商品的竞争也变得更充分了,这个时候包括价格也更合理了,那么人们花钱去消费,跟我们过节要体会我们这个节日里的这种含义,要去从我们日常的工作那种状态中间解脱出来,去休闲、去休息、去娱乐,我们会认为很愉快,并不会因为我们花了钱我们就觉得它是商业味很足。
主持人:
本身它是不矛盾的。
章建刚:
对。
主持人:
像韩国把它的端午祭已经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像我们现在要过很多很多的洋节,而且现在年轻人也比较时髦。就是我们现在这些传统节日,要把它进一步发扬的话,国外的一些做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章建刚:
我觉得其实国外的很多做法跟我们也没有差得很多,你比如说国外的一些宗教的活动,我觉得比如说圣诞节,刚才提到中国的很多青年人要参加这样的一些活动,他们每年也是就唱那几首圣诞的歌曲,教堂里大家一起做一些祈祷。我觉得在世界各地大概都应该是这样的。
刚才讲的一种对内的功能要转变为一种对外的功能,其实主要是在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方面应该能够做得更好。比如说我觉得我们去法国,到它的巴黎圣母院,还有一些其它的教堂,去看他们的礼拜活动。那里边很多唱诗班,很多独唱的东西,我觉得跟在舞台上唱美声的演员没有区别,有时候就是独唱,有时候就是重唱,非常精致。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创新,一个即将成为遗产的东西,如果是由它本身的共同体用一种内在的动机来驱动,让它往现代化的方面去转化,我觉得它就很可能把很多原来传统文化中间的内在的价值带入到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间来了,这个时候它的内容很可能是非常普遍的,就是也许不光是对中国人,同时也适合对于外国人。但是它有一些表现的形式一定是民族化的,是我们传统的,是由中国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民来创作的这种形式带到将来的全球化的文化当中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