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问题面粉” 面粉加水揉成“泡泡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成都发现“问题面粉” 面粉加水揉成“泡泡糖”
2009年05月05日 09:26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面粉加水揉搓后变成“泡泡糖”,扯都扯不断,犹如胶一样,这样的面粉你还敢吃吗?家住龙泉驿区北泉路“怡和新城”小区的居民,就在小区附近的面粉店买到这样的面粉。昨日,龙泉驿工商部门介入“问题面粉”调查,该小区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也面向社会紧急追踪“问题面粉”去向。

  问题面粉 粘在手上扯不断

  最早发现面粉有问题的是小区居民龙秀群婆婆。5月1日,她同往常一样到小区外一个叫“杨记”的面粉店买面粉,前日下午,她将面粉拿出做了一些面片煮着吃,晚上去清洗和面的盆子,惊讶地发现盆内残留的面团居然变了样,“凝成团粘在盆上,扯一下,有弹性,劲道足,就跟泡泡糖一样。粘在手上扯都扯不断,很难洗掉。”

  龙婆婆一家喜好面食,也做惯了面食,以前可不是这样。而自发现面粉有异样后,他们一家老少也觉得肠胃有问题了。“就是消化不好,我还喊我老伴给我按摩肚子。”

  昨日上午,她带着“泡泡糖”面粉赶到面铺反映,面铺老板却称绝对没有问题。双方争执不休,一些围观居民听了,纷纷反映自己遇到同样问题。有居民称吃了该家卖出的抄手也觉察到抄手皮有异样,有的居民称在今年元月时就觉得吃了该店的面制品消化不良,也曾找过该店老板,但店老板仍称“不可能”。

  随后,有居民向工商部门投诉了此事。

  工商介入 面粉店暂停歇业

  上午11时,龙泉驿区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赶到面粉店。见到龙婆婆拿来的“样品”,他们也认为这的确有点不正常,但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检验。随后,执法人员提取了面粉样品,于昨日下午送到了成都市质检部门,并将面粉店的男老板带走调查。

  据了解,该面粉店是在去年地震前开的,店老板夫妻共开两家店,除了昨日居民所指的这家,老板娘在小区内的菜市场内还开了一个店。记者随后进入小区菜市找到老板娘,对方不太配合地称,这面粉并非她们自己生产,而是从外面进的。“一次,一个陌生人跑到我们店来推销面粉,后来他每次都来给我们送货,从来都没出过问题……”

  执法人员表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此事,在“问题面粉”检验结果出来前,他们已勒令这家面粉店老板所拥的两家面粉店暂停歇业。“如果检验结果出来后显示面粉对人体有害,我们将对商家、厂商依法查处。”

  小区附近的面粉店出现“问题面粉”,让居民很担心。工商介入调查后,怡和新城小区所在的怡新社区居委会也出面,紧急采取行动,面向全社区召回售出面粉。记者11时30分在现场见到,社区办公室内围了很多居民,他们都是前来登记的。到昨日中午12时,已有84户小区居民登记购买了“问题面粉”。

  记者直击 居民怀疑面粉内加了胶状物

  面粉和好后真的会变成“泡泡糖”?一位大爷拿来了报纸包好的“成品”给记者看,见记者还有疑问,两位社区居民更是马上拿出他们购买的“问题面粉”并打来水,在小区门口给记者现场演示。

  记者见到,盆内的面粉要么凝结成坨状,要么变成“白水”。记者伸手摸一下“白水”,细小的白色粉末粘在手上,很难洗去。据居民说,起初这些和面现象还比较正常,而待那些坨状物放置时间稍微久些,就如同泡泡糖一样扯不断。有居民怀疑,这面粉内加了胶状物。

  面粉厂家 望嵩面粉厂有“不良记录”

  面粉为何和水后就变“泡泡糖”?生产厂家对此作何解释?记者在小区菜市内的“杨记”面粉店仍见到50斤装的面粉若干袋,该面粉品牌名为“豫信”,为河南省汝州市望嵩面粉厂生产。老板娘告诉记者,这样一袋面粉的进价为65元,她不清楚该品牌面粉在成都是否有分厂。

  昨日下午2时,记者据面粉包装袋上的电话联系到河南的望嵩面粉厂,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子。当记者问到该厂面粉的销售渠道时,该女子称自己只是一名实习人员,具体情况不知。此后,该电话就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但随后记者查询网络了解到,有新闻报道披露了望嵩面粉厂的“不良记录”:

  《甘肃法制报》2008年11月5日—— “嘉峪关销毁不合格面粉539袋”

  今年5月份以来,嘉峪关市工商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河南省汝州市望嵩面粉厂生产的“豫信”牌特制粉(25kg/袋,无生产日期)5个批次五种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不符合GB2760-2007标准要求,为不合格面粉。 

  记者随后致电河南汝州市工商部门,联系到望嵩面粉厂厂址所在地——骑岭乡工商所的张崇良(音)所长,对方表示这是一个10多年的老厂,他没有接到过该厂的不良投诉。目前该厂仍在正常生产,不排除有外省厂商冒充该品牌生产“问题面粉”的可能。(向勤 蒲囝 韩杰)

【编辑:朱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