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竟成扫墓祭品
市民呼吁文明过清明
昨天是清明节,是市民出门祭扫人流车流最大的一天。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机。但是,记者昨天在上海市区的一些寿衣店、花圈专卖店及寺庙附近的街边小店看到,这里叫卖、热销的祭品花样百出,从冥币到“股票”、“金砖”、“彩电”、“冰箱”、“小轿车”、“洋楼”、“别墅”、“护照”、“手机”、“商务通”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二奶”、“三陪小姐”等祭品。
记者日前在松鹤墓园参加家人祭扫时看到,一些祭扫者不但选择在这里焚烧祭品,而且还燃放明令禁止的鞭炮。
与此同时,在本市一些居民小区的楼前路旁,一堆堆焚烧祭品后残留下的黑灰也经常可见,风过之处灰尘四处飘舞,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环境卫生。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呼吁,清明期间,要积极倡导人们采用文明、现代的祭扫方式,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符合文明要求,同时有助于形成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社会共识。
记者了解到,今年清明期间,上海一些墓园已推出了不少文明祭扫的措施,如上海海湾寝园向前来办理落葬、祭扫的市民赠送小风车、思念卡片,祭扫者可在小风车和思念卡片上写上一段纪念缅怀的话,然后把它们插在亲人墓旁。
记者在一家从事网上祭奠的网站上看到,不少人在网上为亲人建立了纪念馆,每一个纪念馆都设立了生平简介、相册视频、生前文献、祭奠留言、追忆文章等,献歌、点烛、上香、祭酒、献花、贡品等应有尽有,只要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每个悼念者都可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枝蜡烛,写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有的还可给逝者的亲友发一封电子邮件。据悉,这种祭祀方式既方便又文明,很受年轻人欢迎。
本报记者周其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