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面临两难处境:游客看着美 当地人无奈
高山、白云、夕阳、朝霞、森林、梯田,当许多外来人迷恋于哈尼梯田的绝妙美景,并将其称为“神仙在的地方”的时候,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村民却说——选择梯田其实很无奈。
无奈:用锄头挖出“奇迹”
一种声音得到当地很多群众的认同,哈尼人硬是用锄头挖出了一个世界,这其实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内心的追求。
作为一个吃梯田红米、喝哈尼森林泉水长大的哈尼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张红榛局长对哈尼梯田倾注了全心的真情。她告诉记者,哈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仅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超过了1300年,她是从北方古老的羝羌部落迁徙来的,迁徙到大山深处、高山峡谷之中,为的是躲避战争和瘟疫。在这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地方,先民们为了生存,硬是用锄头挖出了一个世界,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内心的追求。在与大自然千余年的搏斗中,无意中却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水系四度同构的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被人类学家赞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结合的典范。
可是,在哈尼梯田分布的红河南部4县去年的生产总值71.9亿元,仅占全州13个市县的14%。南部地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工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育程度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至5年,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红河州南北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最大的州情,严重制约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艰苦:盖房砖要一块一块背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元阳县攀枝花乡的哈尼传统民居日益减少,人们再也不愿意住老式的房屋了,而是希望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舒适的楼房。
再过半个月左右,撒在哈尼梯田中的稻谷种就将长成秧苗,也就该栽秧了。在栽秧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可是好日子,天气好,农活少,因此,居住在红河哈尼山寨中的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们都选择在这个期间盖新房。
这几天,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的李万勇也在和全家人一起忙着盖新房。今年25岁的李万勇初中毕业就到个旧的锡矿打工,已经5年了。在这个村中,出外打工的人将近一半,他们出外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吃饭,因为梯田的产量并不高。而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挣了钱后回来盖楼房。
因为山势陡峭,适合建房的平地几乎没有,因此,村民家的房屋都很窄,屋顶上搭上木头,再铺上层层的茅草。这里的房子是干栏式结构,下面关牛,人住在牛圈上面,而屋顶的茅草就像蘑菇一样,由此被人们称为了蘑菇房。
不过,如今的年轻人们再也不愿意住蘑菇房了,他们也希望住上他们见过的像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可是在大山里盖楼房得花比外面更多的钱,因为砖要从建水买了拉来,2角多一块的砖拉到这里,已经快达到5角钱了,还有钢筋、水泥等,汽车拉来后再背到家,要的钱就更多了,因此,李万勇家4年前盖的楼房只盖了底层。今年,李万勇家要盖第二层了,他的活计是拌砂灰,请来的两个师傅砌墙,而爹妈的任务就是用背篓将砖一块块地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