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三月十八日电 题:罕见剧毒品轻易出售 投毒案如何防范?
中新社记者 陈建
江苏一名二十三岁女子因患抑郁症花费一千五百元从网上轻易购得并服用罕见剧毒品铊,日前在广州南方医院治愈出院。媒体十八日披露该消息后,市民惊愕不已。
铊(硝酸铊)是仅次于氰化钾的剧毒重金属,是国家严控的化学危险品,能医治铊中毒的医院在中国也为数不多。服毒女子家人因此千里南下,来到广州南方医院求治,就可见一斑。专家表示,一克铊就足以致命,该女子购得的二十五克铊,若然用于投毒,足以夺命二十五条。人们不禁担心,这类毒性极强、医院抢救技术并不普及的毒品,倘若缺乏监管,被犯罪分子用于投毒,岂非束手无策?
这次铊自杀事件,虽然剧毒品来自网络交易,但是网络交易只是一个方便的技术平台,剧毒品如何能被售出,才是关键。
首先,经销剧毒品公司的管理漏洞颇多,既缺乏专业知识的业务员,又不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据报道,出售铊的公司是上海一间中介公司,售出铊的业务员大学毕业后刚到公司工作不足四个月,学建筑专业出身,对化学药品并不熟悉。为了挣一千元,该业务员就相信了服毒女子“用于做实验”的谎言,轻易将铊售出。
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购买危险化学物品需要国家发放的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才能购买,随意买卖当属违法行为。但是,该贸易公司依然可以从厂家获得铊,发售出去。
其次,邮递部门缺乏足够的检查手段。剧毒品居然可以获得“特快包裹”服务。无色无味的二十五克硝酸铊,就此得以从上海迅速到达江苏,一路顺畅,无人查问,购毒者“顺利”服毒成功。
不难看出,这次铊自杀事件,透露出来的剧毒品管理漏洞、邮品投递检查手段不足的问题,才是最让人担心的焦点。人们担忧,如此疏漏、通畅的剧毒品买卖,购毒者如果不是用于厌世服毒,而是仇世投毒,将不知危及多少无辜性命。
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民众生活压力有增无减。不久前,广州花都就发生了为打击对手生意而对大米下毒的“大米投毒案”。就铊这种剧毒品而言,因其毒性强、无色无味、呈粉状容易携带邮寄,近年来正受到高学历投毒者的注意。据报道,前年,中国矿业大学的一名在读生就是通过网购硝酸铊向三名同学投毒。
网络交易的危险性只是枝节问题,如何堵住剧毒品生产、销售和运输的漏洞,才是杜绝剧毒品失控流向社会,防范投毒案发生的关键。而在金融危机下的今天,此举尤为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