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深情谈济南:每一寸土地都会有我的足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季羡林深情谈济南:每一寸土地都会有我的足迹
2009年03月13日 17:36 来源:济南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6岁就到济南求学,从小学到中学,前后13年,清华毕业后又回到济南教书,对济南,我的感情很深,很深……”3月11日下午3:30,在北京301医院季羡林先生的病房里,谈到济南,季老眼神和语调里流溢着一种暖暖的温情。

  济南:人生转折点

  “……到济南去,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今天仍然会在故乡种地……”

  ——— 《季羡林自传》

  到北京探望季老之前,记者阅读了季老的相关文章和自传,对季老和济南的渊源,也由模糊到清晰。季老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济南的经历,让人读后颇感温暖。

  季老6岁时,从老家临清到济南投奔叔父,正是在济南,季羡林的人生开始了重大转折,从一个最初只是想浑浑噩噩做一名小职员的少年,一步步走向今天世人尊崇的大师、泰斗。

  从小学到高中,季羡林先生在济南先后读过一师附小、新育小学、正谊中学、北园高中(旧山大附中)、省立高中(济南一中前身)五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校园和老师大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季老的自传中,他能清晰地回忆起济南求学期间的众多老师:王寿彭、胡也频、董秋芳、鞠思敏、王祝晨、张默生,郑又桥、徐金台、祁蕴璞、王昆玉等不下二十余位。正是这些老师,正是在济南求学期间的经历,让季羡林先生培养起了一生的读书习惯,严谨治学的态度,奠定了国学基础以及做人的高尚品格。

  自传中,季羡林先生说:“到济南求学后,说句老实话,我当时并不喜欢读书,也无意争强,对大明湖蛤蟆的兴趣远远超过书本。”

  然而,在济南求学期间经历的一件事,却对季老一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季老在自传中说:“在北园高中读书期间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夸大一点说是一种质变。”当时的北园高中附设于山东大学之下,当时山大校长是山东教育厅长王寿彭——— 著名书法家,前清倒数第二或第三位状元。在期末考试时,“王状元”要表彰学生,奖品是“王状元”亲书的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而季羡林成为当时全校唯一的获奖者。正是这看似偶然的一次奖励,改变了季羡林的人生观。“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地,甚至窝窝囊囊地过上一辈子,算了。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绝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季老写到。

  济南:温情年少梦

  “我一闭眼,仿佛就能看到一个八岁的孩子,用一根前面弯成钩的铁条,推着一个铁圈,在济南升官街上从东向西飞跑,耳中仿佛还能听到铁圈在青石板路上滚动的声音……”

  ——— 《季羡林自传》

  在病房里,记者问季老有几年没回济南了,季老略微沉吟,说:“那得有快十年了吧!”季老记忆力很好,据记者了解,季老上一次来济南应该是在2001年,当时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特邀季老出席。

  而在季老的自传中,在写到年少时在济南求学的经历时,老人家用超然淡定的心态和不泯的童心,回忆了很多孩提时代的趣事,读来令人莞尔动容。其中,让人会心一笑的是,季老自称在济南上小学时“做过一次生意”。季老写到:济南正觉寺街东头,有一处卖炒五香花生米的小铺子,远近驰名。有一天我忽发奇想,买了半斤,再用纸分成若干包,带到学校向小同学兜售。他们纷纷抢购,结果我赚了一些零用钱,尝到了做买卖的甜头。我可真没想到,自己在七八岁时竟显露出来了做生意的“天才”。可惜我以后“误”入“歧途”,“天才”没有得到发展,否则,如果我弃笔从贾,说不定我早已成为一个大款,挥金如土……

  此外,季老回忆自己当年在济南上小学期间“看捆猪”、“看杀人”(枪毙土匪)、逛庙会、听戏、给老师“造反”、偷看“闲书”、蝗灾导致蚂蚱进城等趣事,都让人倍感亲切和温馨。

  济南:一生不了情

  “我6岁到济南,19岁离开,一口气住了13年之久,说句夸大点的话,济南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有我的足迹。”

  ——— 季羡林《我和济南》

  交谈中,本报记者告诉季老,济南今年举办全运会,城市面貌变化很大,季老连声说“好”。

  季老在济南读书、教书,前后超过13年,济南之于季羡林不是故乡胜似故乡。对济南这份浓浓的情谊在他的著作中随处可见。

  在济南有众多老师让季老念念不忘,其中就有两位国文老师,一位是著名作家丁玲的丈夫胡也频,另一位叫董秋芳。

  在季老的回忆录中季老这样介绍了两位老师:我们班第一个国文教员是胡也频先生。他经常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现代文艺的使命。所谓现代文艺,也叫普罗文学,就是无产阶级文学。胡老师把他的夫人丁玲从上海接到济南暂住。丁玲当时正在走红,红得发紫。但是,国民党当局焉能容忍有人在自己鼻子底下革命,于是下令通缉胡也频。胡老师到上海一年多以后,就被国民党杀害了。……我对胡也频先生这样真正的革命家从心眼里佩服。他们视国民党如无物,这种革命的气概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接替胡先生的是董秋芳老先生。我的作文,董老师大概非常欣赏。他曾在作文簿上写了一段很长的批语,其中有几句话是:“季羡林的作文,同理科一班王联榜的一样,大概是全班之冠,也可以说是全校之冠吧。”这几句话,大大地增强了我的荣誉感。虽然我在高中毕业后在清华学习西洋文学,在德国学印度及中亚古代文学,但文学创作始终未停。所有这一切都同董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我终生不忘。

  另外,时至今日,季老仍对济南的特色小吃“油饣旋”念念不忘,还专门给济南一家做油饣旋的张姓店家题字:“软酥香,油饣旋张”。本来这次记者来北京也想给季老带点济南的油饣旋,但考虑季老的年龄和实际身体状况,最后给季老带来的是济南的黑陶和季老家乡的东阿阿胶。

  可能是由于家乡人来看望的缘故,季老儿子季承告诉记者,季老的精神今天特别好。护士长看到季老谈话的时间有些长,不断提醒季老该吃药和休息了,尽管十分留恋,记者也不得不向季老告辞。

  最后,当记者提出请季老给济南人民说一句话时,季老双手合十,说:“祝家乡人吉祥如意!”(张彤 胡思永)

  季羡林小档案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1911年8月出生于山东临清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至今,为终身教授。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

  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

  季羡林先生一生获奖无数,获得的主要奖项有:

  1992年主编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

  1992年,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1997年主编的《东方语言学史》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1999年《季羡林文集》(24卷)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2000年专著《文化交流的轨迹——— 中华蔗糖史》获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2006年,在中国译协庆祝国际翻译日·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上,季羡林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编辑:朱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