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相同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电视广告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姓名:宣传某糖尿病药品医学专家“孙仕友”,推销纪念钞的钱币专家“孙云”、某理疗服广告中的北大客座教授“张国行”、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吕青”。
近日,一则名为《电视广告中出现的相貌一样名字不一样的一群骗子》的曝光帖走红于各大论坛。发帖人网友liangxin 2009提供了一组医疗、保健用品、纪念钱币等的广告视频截图,将电视广告中出现的这种“神奇变脸”现象予以曝光。
帖子一出,引发网友一片声讨。
曝光:不同专家原是一人
该帖通过视频抓图或拍照的形式,公布了七八位“变脸专家”的广告电视截图,这些广告大多是医疗机构、药品、保健用品等,而“专家”们出现的身份,大多是教授、主任医师等专业角色,也有少部分以患者身份出现。
最少的“专家”也有过两次“变脸”。
发帖人还指称,这些所谓的专家,其实都是演员,并且同时贴出了这些演员的姓名及参演的影视剧角色。
如帖子称,在电视剧《任长霞》中扮演刑侦专家的某演员,就分别在多个电视广告中,以骨病专家“王志伦”、性病专家“郭明鱼”、医学博士“张中和”等身份亮相。
声讨:一个人全身都病了
该帖曝光后,迅速引来大量跟帖,网友们大多对于这些“变脸”者予以声讨。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姥姥的扮演者孙桂田,被指在多个药品广告中以本名出现。对此,有网友嘲讽称:“分别患了牙龈萎缩、牙周炎、风湿骨病、肺气肿、全身麻木、肝病、肾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全身上下没有不得病的,并且都全部能治好。”
还有网友谴责发布这些广告的媒体,“只顾数钞票,不顾产品的真假伪劣、老百姓的死活”。
昨日,由于未能获知被曝光的广告分别出自哪家电视台,记者未能与其联系。记者多方努力,也未能联系到帖子中被点名曝光的几位演员本人。
- 记者求证
广告内“专家”不属实
北大医学部相关人员表示,对于假冒北大医学院的行为“很无奈”
根据发帖内容,其中一人被指先后以“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吕青”和“北京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张国行”亮相。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泌尿外科主任不是“吕青”、兼职教授中无“张国行”。
“值班一天已接到四五个这类电话。”北大医学部国内合作与产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一般都及时回复患者来电来信,向其确认并无此人,情况严重的将在北医网站上作出提醒。
据其称,此前,曾有一公司打着北京医科大学下属单位的旗号推销药品,院方知道后便打电话询问,“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此后就没有北京医科大学这个单位了,只有北大医学部,你们是谁的下属单位”,但对方表示“不管你们是否承认,我自认就是你们的下属单位。”
对此,她感觉“很无奈”。
- 网友声音
“mzjsoo”:奸商,骗老人钱。我大爷今年65了,很容易相信这些广告,人老了,都会这样吧。
“我是菲10菲10”:建议国家民间成立一个道德维护中心,对这些法律不能够处理的道德败坏、坑害人民的坏分子进行处决,由民间征集资金和执行人来对这类人实施最严厉的惩罚!
“天若有情”:全国的网友展开人肉搜索,把这些骗子公布于众。
- 说法
演员经纪人 表演而已,不是欺诈
在曝光帖中,网友liangxin 2009指称,曾在“华佗延寿酒”广告中扮演“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的“关新良教授”,实为北京明星坊文化传播机构演员吴铁梁。
昨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人事处确认,该院并无“关新良”其人,而在北京明星坊文化传播机构主页上,演员相册中名为“吴铁梁”的演员,与“关新良”面貌极其相似。
对此,该公司经纪人方先生未置可否,表示旗下演员都是根据客户需要扮演角色。
据其称,该公司旗下演员均为兼职,因此数目不定,通常均需留下自己的基本材料和照片,留待有合适角色时临时去扮演,台词、置装均由制作方提供,“台词都是由编剧定的,演员就照角色走”。
方先生表示,旗下演员都是根据剧本饰演角色,只是在表演,“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
演员 塞个枕头就是孕妇
曝光帖中,有网友称,一些“不入流的演员”,很乐于接这种广告。记者了解到,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有个广告,你有没有时间接?”目前正在上海某知名戏剧学院读书的康月(化名),经常接到圈内朋友的此类电话。据其称,其零散接拍广告已三四年,基本扮演配角。
康月的最初入行,是被朋友拉去扮演孕妇,为合肥一家民办医院做广告。
据其描述,该广告并无剧本和台词,而她的角色是扮演不孕不育患者。拍摄当天的几组镜头中,包括身怀六甲在湖边草地散步,“导演拿了他老婆怀孕时穿的孕妇装给我穿,腹部塞个小枕头”。
据其称,随后该广告在安徽的地方台播出。对于是否担心亲友看到以及承担责任,康月表示,“我就是个演员”。
- 驳斥
广告协会:演员扮专家违法
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
对于经纪人和演员“只是表演”的说法,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助理李方午予以了驳斥。
专家假 广告肯定假
他称,广告和影视剧不同,在广告中,演员扮演专家角色属于误导,“只要是以扮演的角色形象和地位来进行宣传的,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误导消费者。”
他说,虽然是演员,但最后消费者看到的是专家形象,节目中无论扮演的身份是什么,行政主管部门会从消费者看到的角度来认定,而不会去界定他究竟是演员还是真专家。并且,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专家都是假冒的,就属于一个虚假广告。”
市民许女士也表示不能认同方先生和康月的观点。她称,“患者”的表演、“专家”的灵药,极易令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少的、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上当,尤其二三线城市、农村等,“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专家真 也不能卖药
此外,李方午表示,根据《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等相关规定,即使专家的身份是真实的,同样不能在药品广告中使用形象做推荐,只能允许有一个旁白介绍。
虚假广告 网络也需担责
除地方电视台外,视频网站也是药品广告的重要发布地。昨日,主打医院视频的中国炒作药品第一网仍在播放被曝光的医药广告。一名网站值班人员表示,欲在该网站发布视频就意味着首先认同了网站的《使用协议》,而根据该协议,广告内容的正确性及其风险,需由发布人自行保证及承担。
对此,李方午表示,网络媒体同样需要承担监管责任,有义务负责对在网站内发布的广告进行审核。(记者 张媛 廖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