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震后196个小时获救的赖元平,在植入一块顶级数码塑型人工颅骨后,回到了什邡市灵杰镇八大山红庙村的家。此后的3天他常在村里的小道上走走停停。他在努力寻找记忆。
08年5月20日,什邡红白镇一处矿山,奄奄一息的赖元平被志愿者发现。此后,两次被直升机护送、三个军区数十位专家参与救治的赖元平,在成都军区总院逃过鬼门关。46岁赖元平由此成了最后的生还者,被网友们称为“最坚强生命标志”的男人。
然而,由于颅骨严重受伤,他失去了记忆。赖元平住院治疗的日子里,亲人们陪伴着他,为他讲述过去的事。他的记忆里,开始有了跳动的影子和鲜艳的颜色。重植的记忆,让他备感温暖,因为亲人们告诉他的,都是温暖的故事。
寻找失忆常问“怎么了”
奇迹存活的赖元平,记忆全无。他认不出亲人,叫不出亲人的名字。直至今年1月初,他的记忆还只能保留二十几分钟,也就是说,二十几分钟前与他讲过的事,他就记不清楚了。从1月中旬开始,他的记忆恢复得很快,能记得的事越来越多。
为赖元平重植记忆的,是如山的亲情。“从他清醒后开始,我们就常对他讲家在哪,家是什么样子,过去有哪些事。”赖元平的妻子雷光玉对记者说。
地震发生时,雷光玉正在大蒜田里劳作。此后的几天,她到处打听丈夫的下落,传来的消息都是他死了,山封了,尸体没法运出来。1月20日晚上9点左右,雷光玉接到一个电话,说丈夫没死,已被送到绵竹的医院。他和孩子包了一部车赶到绵竹。她不知道丈夫在哪,就拉着孩子在绵竹到处找。凌晨,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丈夫躺在病床上东张西望,左边的头被砸得凹了下去,脸已完全变形,她喊丈夫,可丈夫一脸茫然地看着她。医生说,她丈夫伤势太重,未必能救活,可她相信丈夫能活下来,他身体那么好,那么坚强。
被转送成都军区总院的赖元平,身体一天天好起来。雷光玉整日陪伴在丈夫身边,赖元平渐渐知道了她是他的妻子,随着语言逐渐恢复,他开始喊妻子“老雷”。
“怎么了?”很长一段时间,赖元平常会用不清晰的语言问雷光玉这个问题。
“地震了!”雷光玉回答他,随后她开始讲家里的事,讲孩子,她不希望丈夫知道那场灾难的惨烈。
“怎么了?”隔了一小会,赖元平又问。妻子刚刚告诉他的事,他又忘了。他的记忆只有几分钟。
把最美好的事告诉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地震时的印象像一个模糊的影子,开始走进赖元平的大脑深处,病友们无意间交谈的话语,也让他逐渐强化了地震惨烈的印象。他开始担心家里的房子,那房子是1997年修建的,共有5间,还有3个猪圈,他还担心未来的生计。他开始悲观,常常连续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
雷光玉终于告诉丈夫,房子坏了,但还可以修好。有一天,她把丈夫带到门诊楼七楼,那天那里有很多截肢的伤员集体接受恢复后的诊治并举行一个励志活动。她对丈夫说:“你看看他们,他们腿没了,但依旧有说有笑。我们比他们好。”
那天晚上,雷光玉又对丈夫讲起了儿子和女儿。
赖元平的儿子叫赖友宁,今年21岁,在广州打工,地震后已回来过好几次。赖元平出院的那一天,他从广州飞到成都,接爸爸回家过年。女儿赖友芳,在成都附近的一个城市工作,每周都会来陪爸爸聊天。
见孩子来接爸爸,记者停下采访,看他们拉住爸爸的手,听他们问候爸爸,与爸爸聊天。
他们说的是四川话,记者听起来有点费力。在他们近一个小时的闲聊中,记者听赖友宁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趴在爸爸的背上去走亲戚,乡间的路不好走,时不时会遇到沟坎,爸爸总是背着他,纵身跳过去;每次他做错了事,妈妈打他,爸爸总是护着他,有一次,妈妈气得哭了,爸爸还是把他搂在怀里;他又说,开学了要交学费,他翻山越岭到爸爸打工的地方拿钱,爸爸小心地拿出包着的钱让他尽管拿……
“这是你第一次对爸爸说这些事?”记者向赖友宁复述了一遍他讲的故事后问。
赖元平的女儿赖友芳笑了,她说:“哥哥每次回来看爸爸,都说这几件事,只是他记不住,我们要反复讲,好让他记下。”
赖友宁告诉记者,每次爸爸听这些事时都会笑。
赖元平的病友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前,赖元平就像一个小孩子,看电视时他爱看动画片,爱看《西游记》,有时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妻子不在身边,就一脸惊慌地一个病房一个病房问:“你看到老雷吗?”现在他好多了,爱说爱笑,每想起来一件事,就会拉着病友唠叨。“不过他讲不清楚,我们也听得不太明白,但从他讲的时候的表情,知道那些都是开心的事。”病友刘顺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