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绵竹一月二十日电 题:四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年味浓
作者 霍潺 王萌
记者到达四川极重灾区绵竹已是晚上七点,七十五岁的邓昌秀和儿子在板房里刚吃过晚饭,桌上还摆着粉条肉丁。这顿两菜一汤是特地为打工的儿媳妇留着,电视机正播放着连续剧。
还有六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牛年的农历春节即将到来,带着无数关心四川灾区、关注灾后重建的人们的祝福,记者来到四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年味儿。
“民众都说,一个红灯笼挂起来,就是升起了一份希望。一万多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希望就连成一片,照得板房区的民众心里暖洋洋的。我们还可以用双手建设出更美好的新家园。”站在绵竹市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剑南镇板房安置点外,中共绵竹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于天培告诉记者。
据悉,剑南镇板房安置点共安置了五万余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家园尽毁、房屋严重受损的民众。震后半年多来,这里的受灾民众得到了妥善安置,没有发生饥荒、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没有出现学生失学的现象,为世界各国媒体争相关注和报道。
记者看到,现在的板房区,头上有灯笼、门上有年画、门外有腊肉香肠、周围有民众自己种的小菜……于天培说,民众从种菜中找到了劳动的乐趣,看到蔬菜每天都在长高,长大,更加珍惜生命。
“绵竹年画享誉世界,板房社区过年期间将大力开展画年画、贴春联以及其他体育活动、歌舞表演,目的就是要让板房里的每位民众感受到浓浓的过年气氛,热热闹闹地欢乐过新年。”该市剑南镇板房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罗军说。
据了解,作为今年绵竹市迎新春的“重头戏”,为期二十天的“绵竹年画节”已于本月十五日开幕。与往年相比,本届年画节增加了“灾后文化重建暨年画发展专家论坛会”和“民俗游园活动”,还特别添加了赵公镇宅和寿天百禄两个年画种类。于天培说:“我们要告诉所有人,绵竹民众不怕困难,绵竹年画从废墟里站起来了。”据悉,开幕以来,灾区民众还开展了“报春”、“游春”、“打春”等丰富多彩的迎春民俗巡游表演。
记者在一位叫张志文的受灾民众“板房家”看到,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空间收拾得井井有条,除了有电视机、冰箱外,板房墙壁和门上还张贴着年画,年味十足。
张志文是一名因车祸致残的民众,夫妇两人均已失业,考虑到张志文一家的困难,社区特别推荐张志文当起了板房管理员。“虽然一个月工资并不高,但是我非常满足,很开心为大家服务,守护我们的家园。”张志文告诉记者,他无时无刻不关心板房的安全,防火是板房安全的重要问题。
当记者走进居民刘显锐的家,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板房的墙壁上,色彩斑斓、趣味独具的绵竹年画和笔力苍劲的书法映入眼帘。“我画的是‘木兰从军’、‘梁红玉击鼓退兵’,字是书写的‘前出师表’。”刘显锐告诉记者,他出生于书画世家,从小就爱好书法、绘画,汶川大地震以后,自己和女儿均失业在家,平常闲暇时就写字、画画,让生活充实和增色不少。此外,国家看到了他们的困难,每月发给他们一家二百七十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款。
据了解,为了能让板房区民众安全、温暖过冬,该板房社区还为民众添置了冬衣,每家发放了一个热水袋,并发给了棉被等,板房社区里有医院、菜市、商店、平价食堂,洗澡也方便。
晚上九点,绵竹市中区依旧灯火辉煌,记者走在绵竹有名的步行街上,两旁的灯笼和年画、随处可见的彩灯把街道装点得非常绚丽,商店仍然开门迎客,采购年货的民众仍然络绎不绝。
中心广场上,小吃摊点的生意红火,散发着阵阵香味儿。烧烤摊主肖老板兴奋地说:“地震后,我们响应政府号召,自力更生找活儿干,摆摊卖烧烤,现在生意好的话每天可收入三四百元人民币。”
记者发现,绵竹街头随处可见一位中国古代灵秀美丽的侍女正神情自信泰然地骑着洋车的彩画,于天培告诉记者,这幅图叫“洋车侍女”,在绵竹非常有名,她蕴意着奔向美好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