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乡寻根敬祖面向全世界找封建知县后裔 有关人士认为
政府参与商业炒作应慎用公信力
1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
内乡县长公开表示,这次“寻亲”是发展当地旅游的一个载体,对提高内乡县衙的知名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位法律专家认为,内乡县的“寻亲”活动考验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不能把法律和人民群众授予的公信力参与到商业炒作上来
“对于纯粹的商业炒作,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了,也不太愿意去探询追究。如果炒作是在政府的包装下进行的,其性质就发生了某种变化,不仅有可能损害人民政府的声誉,还可能使人对当地政府领导的动机产生各种猜测。”1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的启事一发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内乡县长亲自策划寻找232任知县后裔
打开内乡县衙网站,在左侧的公告栏,记者看到一则《“天下第一衙”寻找海内外历代内乡知县后裔》的启事。
启事上称,内乡县政府为了弘扬寻根敬祖文化,加强与社会各界联谊,丰富衙门文化内涵,决定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凡是提供确切线索的读者,都将予以不同档次的奖励。
启事还提出,为了举办好该项活动,内乡县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知县后裔可以向内乡县衙捐赠知县的有关资料、图片、实物、家谱、诗集、书画等,内乡县衙根据情况按照相关政策予以现金奖励。内乡县政府向知县后裔颁发证书、铜牌和有效证件,享受景区免费旅游的优惠措施。内乡县政府将在适当时机举办“内乡县衙知县后裔祭祖”活动和专题文艺晚会,内乡县衙还要筹备举办“内乡县衙知县后裔专题展览”,并出版《内乡知县后裔名录》。
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李茗公称,这是“县长亲自策划并交办的事情”。该县长则公开表示,这次“寻亲”是发展当地旅游的一个载体,对提高内乡县衙的知名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元、明、清、民国期间共有232人在内乡县任知县。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已与章炳焘、元好问、沃判等3位知县的后人取得了联系。
一位在内乡县衙旅游的游客告诉记者:“看到里面的设施,我对封建官吏的残暴毛骨悚然。我无法想象,当时的罪犯如何能从这里走出去。”
“寻亲”背后的祭祀风和政府公信力
“如果是‘寻亲’,就要向社会说清楚经费的来源、使用及如何确认这些后裔与封建知县的关系等敏感话题了。如果这些问题不说清楚,群众完全有理由怀疑,政府只是通过‘寻亲’活动来做幌子而已。”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质疑声。
不少被采访者认为,这种活动不够务实,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不管社会各界反映如何,是赞同还是批判,只要公众关注,其炒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郑州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说:“全国此起彼伏的祭祀风潮,从孔明到黄帝、孔子等,不一而足,现在又发展到寻找封建官吏的后裔。揭开历史这块遮羞布,政府的这类活动唱的到底是哪出大戏?其实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政府的这种心态下,形成的一种风气是,地方名人拉得越多,历史渊源越长,旅游者就越多。”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确认这些后裔与封建知县的血缘关系。”这位学者认为,不管这些人是否真的是封建知县的后裔,都毫无意义。即使他们真是封建知县的后裔,经过这么多年的遗传之后,他们与封建知县的血缘关系并不会比别人更接近,而且文化是不能通过血缘遗传的,他们不会比别人更具有传统文化。大可不必给予享受景区免费旅游等优惠措施。
“封建官吏的后裔不应该具有任何特殊性。”这位学者颇为忧虑地说。
“政府是代表人民群众的,不能随便参与对封建知县的寻根祭祖活动。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慎用公信力。”河南农业大学一位法律专家认为,内乡县的“寻亲”活动考验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不能把法律和人民群众授予的公信力参与到商业炒作上来,更不能把人们引导到祭祀风潮中去。
这位专家举例说,如果通过政府的公信力组织“寻访烈士亲人”等类型的活动,弘扬的是胸怀祖国、勇担社会责任、不怕苦不怕累的社会风气,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寻找封建知县后裔的活动,则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报记者 邓红阳)
小资料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现存建筑群为清代所建,占地4万多平方米,有厅堂廨舍280余间。内乡县衙1984年被辟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有“天下第一衙”之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故宫专家誉之为“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