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规模招聘时节,惹人眼球的事情总是不少。继名校硕士竞聘“猪倌”后,日前在重庆举办的一个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广东东莞一家公司开出10万元年薪招聘清淘化粪池业务员。招聘会上放出的岗位还有大熊猫饲养员、家政护理师等。
这些岗位能不能招到人,不得而知。每年大学生招聘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媒体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来选择和编排新闻,或许隐含着一种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即大学生应该从事更体面、更“高尚”的职业,猪倌、清淘化粪池业务员不是大学生应该干的,这实在是人才的浪费。
学而优则仕;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老的就业思维仍有十分强劲的现实影响力。殊不知,儒家的祖师孔子落魄不得志的时候,也曾做过较低级的官职,干着“劳力者”的活,其职位和业务比孙悟空的“弼马温”强不了多少。这一历史线索被有意无意地遮盖了,出将入相的梦想流传甚广。
抛开历史不谈,现实中许多部门、许多人年年讲大学生就业要放低姿态,年年讲就表明现实并非如此,劝告也没有多大效果。也有人将国外的例子拿出来说,国外大学生就做着不起眼的工作。我觉得,这种比较没有意思,中国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仍然不高,没有普及到“不算个什么”的程度。
一方面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挤破头地要去沿海地区,求其次也至少是中西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招猪倌和清淘化粪池业务员的不就是沿海地区的企业么?城市的大学生不用说,“鲤鱼跳龙门”成功的农村大学生也没有几个愿意再回去。而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乡,因为劳动密集型、不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纷纷停产。
这是分布在就业两极的群体处境,中间层却“失踪”了,换句话说,那些受过一定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哪里去了?这正是当前就业的某种结构性失衡。对于任何一个加速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受过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是不可或缺的群体,比如工业化水平很高的德国,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都选择接受职业教育,选择高等教育的不过30%左右。
没有庞大的接受职业教育的中间人群,这样的工业化不算健康、合理。最近广东表示不救落后的生产力,要趁金融危机的机会实现产业升级。产业升级靠什么?不是靠低教育或无教育的农民工,也不主要靠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多的是靠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
就业失衡的背后,其实是我国的教育失衡。大学像“大跃进”一样的扩大招生,而对低教育人群的职业培训,以及职业教育,不论在体量上还是在资源的配置上,都敌不过大学。
我注意到,这次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加强对他们的劳动培训是职能部门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我还注意到,前两年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费用支出增速均高于普通高校。这些都是在为教育失衡补欠账,不失为亡羊补牢的积极举动。(刘 敏 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部主编)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