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安十二月一日电 题:闽东传统手工制藤技艺后继无人
作者 郑长灵 王志凌
手指跃动间,枯藤再逢春。福建福安溪南村的能工巧匠化枯藤为神奇,将爬满山野的虬枝枯藤变成一件件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可如今,这项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溪南村制藤技艺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浙江泰顺一带藤制产品热销市场,聪慧的溪南村群众便远赴泰顺,邀请当地制藤艺人进村授艺。此后,村里便办起集体的藤具制作厂,家家户户进厂制藤。藤椅、藤凳、藤茶几、太师椅……周边客商纷至沓来,重金订购,溪南藤具红极一时。
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的制藤业依然红火。一名工匠一年能做一百三、四十把藤椅,每把藤椅能卖到十元人民币的好价钱。“要知道那时的猪肉,一斤也才七八角钱呢!”回忆起当年的风光岁月,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藤匠们潮思涌动。可浮华变迁,他们也只能寂寞而无奈地见证着那段日子远去。如今,兴盛了二十余载的溪南村集体藤制厂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的溪南村,尽管家家仍然能编善制,但是只在农闲季节里,无所事事的农村主妇们才会捡起这个承传技艺,编上几把补贴家用、打发光阴。村民李团芳说:“扣除农忙季节,半年时间能编制七八把藤椅,虽然每把能卖百十来块钱,可单单本钱就要一大半。”在李团芳眼里,制藤是个不合算的活计,原料还越来越紧俏。
李团芳说,“猫儿藤”在偏僻的山区才能采摘到,可随着大批藤匠的收刀转行,现在的山里人大都不愿干漫山遍野采藤的活了,每次制作藤具,她都得付了定金请人专门去采,大不如从前方便了。
“增收的门路多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肯学这个!”在村里,谁也说不清,这个曾让溪南村声名远扬的制藤奇葩,还能绽放多久?(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