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荣昌东街站正式开工,4年后,便捷的轨道交通将使亦庄这片充满活力的开发区更加四通八达,促使这里诞生更多的奇迹。很多人用“奇迹”这个词来评价北京经济开发区,无论是从农田里建起的宽敞厂房和漂亮小区,还是从农民中崛起的亦庄蓝领精英,这里发生的精彩故事实际上是北京30年来经济发展的缩影。
把村里的父母接进我买的新楼房
见证人: 刘玉莲
不久前,一本名叫《亦庄蓝领》的报告文学火了一阵,它反映的就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里这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从农民成长为蓝领精英,他们命运的转折是自身的努力,更是时代的赐予,今年33岁的刘玉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刘玉莲热情爽朗,有着职业女性的干练,目前她是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车间的主管,手下管理着400多名技术工人,10年前,她也是这些工人中的一名,再往前,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通州农民。
刘玉莲告诉记者,她家祖辈是通州农民,从小住在通州一街村。“我生活的马驹桥这一带,从小看到的就是大片的农场、庄稼地,觉得离北京城很远,那时候这里不通公交车,人们进一次城,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去很远的旧宫坐车,很多人从来没去过北京,交往的就是本村和邻村的人……”
“中学毕业之后,我到河北保定上了一家技校,学的电器专业,回来后在通州一家国企工作,但是当时国企很不景气,有同学就去附近的开发区找工作了,我也打算去试试,正好赶上法国施耐德公司招聘,就这样,1999年,我成了开发区施耐德公司的一名流水线工人。”
“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生活就是从这时发生了转折。当时公司刚在开发区建厂,只有几十名工人,所以个人发展机会很多,法国公司相对比较人性化,非常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我因为工作努力,第二年就被派到法国原厂学习培训,回来后,公司也给了我更多的机会。”
10年间,刘玉莲在施耐德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从流水线工人到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到培训专员,做过很多个职位,“在这里,最让人有奔头的是,有努力就会有回报,而且公司在开发区也发展得不错,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我管理的车间有400多名工人。”
对于目前的收入,刘玉莲表示公司要求员工保密,但是她相当满意,几年前,她就买了车,今年初,她又在马驹桥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是一个非常漂亮而现代的小区,就在她家原来住的村子附近。“最早这里的房子卖1000多元一平方米,我都觉得贵得不得了,现在涨到了8000多元,我付了20万元的首付,我要把住在村里的父母都接到新楼房来。我现在觉得生活得很快乐!”
“是开发区的发展带给了我这些难得的机遇,我会努力把握这些机会,在公司,我还会争取做生产部门大主管、经理……”刘玉莲憧憬着未来,如今,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称作“开发区人”!
从一个人
到四千人的公司
见证人:赵彤
“最早在开发区扎根的时候,公司就只有我一个人,如今14年过去,公司已经发展壮大到4000名员工,成为SMC公司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开发区给我,也给这家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SMC公司(中国)总经理,57岁的北京人赵彤是典型的“儒商”,他认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SMC公司的发展又是开发区的缩影。
“我一直是日本SMC公司的客座研究员,这是一家生产销售气动元件的跨国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非常看好改革开放的中国,决定到中国发展,建立分公司,于是委托我做中国市场的调研并筹建工厂。当时,我还一直在大学工作,做企业只是我的一项副业。我调查了中国不少开发区,最后我选择了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冒险但正确的选择。
1993年,开发区刚成立一年,我打车过来,司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要回城里只能到管委会搭车。没人能预测这个开发区前景如何,当时中国开发区不少,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但是,通过和管委会接触,我发现他们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很强,对我们提的一些建议和愿望会非常认真地考虑,然后很快变成现实,这种政府管理的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是非常超前的。就冲这个,我对这个新建的开发区很有信心,最终决定在这里建厂。
1993年,SMC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开发区买下两万平方米土地,开始建设在中国的第一座厂房。那时我的创业同事就是我大学研究室的学生,我们是最早到开发区投资的‘元老’。到1996年,公司的筹备工作才基本完成,开发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扶持,我们是中国海关第一家取消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的试点企业。开发区海关经过改革,SMC办理进出口手续省去了繁杂的流程,产品出口时间至少节约了两周。
我在开发区真的有如鱼得水之感,1997年我终于离开呆了大半辈子的学校,从一个知识分子彻底变成了一个企业家。现在我们企业总产值是4.8亿美元,是最初的24倍。企业的高速发展和这里的优越环境都令我们这些开发区人非常自豪,现在,如果我从机场打车到亦庄SMC公司,司机不但认识,还会问我是去第一工厂还是第二工厂,一些国外的同事过来说,和这里相比,国外的很多工业园区简直就是乡下……”
生活志
-1992年至1997年,开发区在发展的第一个5年中引来了GE、可口可乐、拜耳、松下电器、SMC等166家企业安家落户,投资总额10.6亿美元。
-2002年,走过10年发展历程的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1120户,累计投资总额达到42.99亿美元,开始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征程。
-2007年,开发区实现GDP482亿元,工业总产值2111.39亿元,销售收入2866.35亿元,税收121.1亿元,出口119.6亿美元。这一年的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年)》,明确指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亦庄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新城之一。 (记者 张鹏 通讯员 曹霞)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